松嫩平原西部碱尘暴研究
【摘要】:本论文参照国内外沙尘暴研究的方法和模式,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沙尘暴形成机制及预报、预警方法”项目(G2000048703)为依托,自2003 年起,在松嫩平原西部两个采样点持续了近2 年的碱尘在线监测和采样,收集该区野外气溶胶和地面样品,通过对其进行质量浓度分析、粒度分析、矿物分析和元素分析,首次系统的讨论了碱尘暴这种特殊尘暴的来源、组成、影响因子、时间演化规律和成因等。
碱尘暴形成的临界风力为5 级(29~38km/h),当风力5 级时,元素含量普遍成倍增加,此时碱尘气溶胶主要元素含量排序为Na、Ca、Al、Fe、Mg、K、Ba、Ti、Zn。碱尘暴发生的高频时段是早春(Mar.),而夏季也发现有碱尘活动,影响碱尘活动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风力、降水量、温度、日照、湿度,但不同时段其主导作用有所不同。碱尘气溶胶颗粒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富硅颗粒,即石英和长石,次要矿物成分为碱性矿物和中性盐类,其矿物组成的特征是具备含量较高的碱性矿物和中性盐类。
|
|
|
|
1 |
章光新,邓伟,何岩;松嫩平原西部水体环境盐化机制的同位素证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3期 |
2 |
石元亮;王晶;李晓云;;松嫩平原盐渍土积盐与碱化关系及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1年03期 |
3 |
李春霞,赵向东;松嫩平原西部(吉林部分)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J];吉林地质;2004年04期 |
4 |
邓伟,吕宪国;松嫩平原西部自然灾害及防治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4期 |
5 |
李秀军;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
6 |
李取生,李晓军,李秀军;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农田需水规律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
7 |
黄方,刘湘南,叶宝莹,张树文,张养贞;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8 |
卞建民;汤洁;林年丰;张芳;;松嫩平原西部水资源安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11期 |
9 |
刘强;何岩;章光新;;苏打盐渍土土壤水分动态及其与浅层地下水的交换关系[J];地理科学;2008年06期 |
10 |
张艳红,邓伟,翟金良;松嫩平原西部湖泡水环境问题、成因与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
11 |
林年丰,V.Bounlom,汤洁,卞建民;松嫩平原盐碱土的形成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J];世界地质;2005年03期 |
12 |
梁丽乔;闫敏华;邓伟;李丽娟;;松嫩平原西部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过程[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
13 |
陈生永;;松嫩平原盐碱地研究存在的两个问题[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年01期 |
14 |
程丽丽;黄方;王平;;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年02期 |
15 |
卞建民;张芳;;投影寻踪技术在松嫩平原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3期 |
16 |
白军红;邓伟;王庆改;高海峰;丁秋祎;;松嫩平原湿地环境问题及整治方略[J];湿地科学;2008年01期 |
17 |
罗先香,杨建强;基于GIS的荒漠化系统中人文作用的定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
18 |
程丽丽;黄方;王平;;松嫩平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J];地理空间信息;2006年05期 |
19 |
陈培斌;;松嫩平原西部第四纪古环境初步探讨[J];吉林地质;1988年01期 |
20 |
斯蔼,汤洁,林年丰,王娟,李海毅,杜关记;生态足迹法在松嫩平原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研究;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