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长转换技术及相移保偏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谱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对通信的需求不断上升,通信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光传输电交换为特征的通信网络正向光传输,光交换的全光网络演变。全光网络以光纤为传输媒介,采用光波分复用(WDM)技术提高网络的传输容量。在WDM网络中,波长数目决定了信道的容量,尽管光纤的通信窗口很宽,然而目前受诸多因素限制,可用的波长数仍然有限,不足以支持大量节点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当相同波长的两个信道争用同一输出端时,可能出现阻塞,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进行光交换一波长转换。全光波长转换器(AOWC:All-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是光纤通信网络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带有信号的光从一个波长(λin)转换为另一波长(λout),实现波长的再利用和再分配,避免了波长争用,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容量。
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半导体激光器及半导体光放大器中的四波混频而实现的光波长转换,同时对波长转换器中采用的光纤光栅元件及其应
|
|
|
|
1 |
孙长河,梁少华,刘晓敏,胡德宝;肖特基势垒的电反射谱[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87年02期 |
2 |
李智红,董孝义,赵东晖,盛秋琴;一种新型的Tapered光纤光栅[J];光学学报;1999年04期 |
3 |
邵军;Ga_xIn_(1-x)P/AlGaInP多量子阱的吸收/反射光谱:多光束干涉的影响与消减[J];半导体学报;2004年06期 |
4 |
程淑红;李志全;;一种提高光纤光栅反射谱精度的算法[J];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5 |
余华清;;相移光纤光栅的有效反射率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
6 |
刘耀辉;施伟华;吴昊;;包层结构对光子晶体光纤光栅反射谱的影响[J];光通信研究;2010年06期 |
7 |
刘晴;黄勇林;;取样光纤Bragg光栅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光通信研究;2010年06期 |
8 |
张培琨,李育林,刘继芳,乔学光,忽满利;分布耦合系数对线性啁啾光栅色散的影响[J];光子学报;1998年03期 |
9 |
贾宏志,李育林;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的耦合模理论分析[J];光子学报;2000年02期 |
10 |
盖红星,郭霞,邓军,李建军,韩军,邢艳辉,俞波,牛南辉,陈建新,沈光地;利用光学薄膜模型研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光学特性[J];光学技术;2005年06期 |
11 |
吴付岗;姜德生;何伟;;基于相关分析的光纤光栅Bragg波长偏移值测量[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年05期 |
12 |
李岩,贺庆丽,何大韧;一类Cantor分形吸收薄膜系的反射率[J];物理学报;1997年07期 |
13 |
周少玲;相移光纤光栅特性分析[J];光通信技术;2003年04期 |
14 |
李国利;刘连新;韩秋静;赵彦涛;李志全;;双光纤Bragg光栅反射谱叠加特性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年01期 |
15 |
谢正生;吴惠桢;劳燕锋;刘成;曹萌;;GaAs/AlAs DBR的GSMBE优化生长及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4期 |
16 |
吴付岗;张庆山;姜德生;何伟;;光纤光栅Bragg波长的高斯曲线拟合求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
17 |
蒲会兰;;取样光栅的特性仿真及其在光纤系统中的应用[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8年05期 |
18 |
张昊;;线性啁啾光纤Bragg光栅的分段切趾技术[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9 |
林文祝,高来之;我国新近降落陨石和地球岩石的反射谱研究[J];地球化学;1991年01期 |
20 |
但亚平,岳瑞峰,王燕,刘理天;垂直腔体表面光发射器件的模拟与实践[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