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油页岩特征及成矿规律
【摘要】:松辽盆地地处中国东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9°40′~128°24′,北纬42°25′~49°23′,是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以松花江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松辽盆地南部主要位于吉林省境内,面积约13.3×104km2。
松辽盆地于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嫩江组一段、嫩江组二段发育三段油页岩,油页岩质量以青山口组一段最好,含油率高,分布稳定。工业分析发现油页岩的含油率与灰分呈负相关关系,与发热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机元素分析发现,油页岩含油率与C元素、H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松辽盆地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I—II型,属于未成熟—生油早期阶段。通过对松辽盆地农安地区的油页岩金属元素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农安地区的油页岩属于含钕(Nd)、含锶(Sr)、含Al2O3金属的页岩。
松辽盆地油页岩形成于气候温暖潮湿期,降雨量丰富,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湖侵,以至于湖海沟通,造成盆地水体上下分层,上部有机质丰富,下部水体缺氧,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从而油页岩广泛分布于全盆地。油页岩主要沉积于深湖—半深湖区,水体稳定。
松辽盆地共划分出三个超层序组,其中油页岩发育于拗陷时期的青山口组一段、嫩江组一段、嫩江组二段。青山口组—嫩江组时期共划分出了7个三级层序。从层序地层学意义上讲,油页岩为凝缩层产物,并且可以作为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通过对松辽盆地的油页岩段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后总结出拗陷盆地的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水进体系域的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