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离子掺杂晶体中的上转换过程和电磁感应光透明现象的研究
【摘要】:激光自1960年诞生以来,已经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及实际应用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随着光信息、光通讯、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效率、全固化、短波长、可调谐激光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目前,产生短波长激光最常用的方法是非线性材料中的倍频、混频技术。但这种技术需要满足严格的位相匹配条件,而且,仪器结构比较复杂,价格高,不易集成,因此它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几年来,另一种产生短波长可调谐激光技术——上转换激光越来越倍受关注。其主要特点是:1)不需要位相匹配条件:2)结构简单,可全固化;3)价格低廉。上转换激光材料主要有两类:A.稀土离子掺杂的光学晶体或非晶体:B.有机发光材料。目前国外报道的上转换激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外、可见波段,对紫外上转换激光报道很少。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固体材料在紫外波段上转换的产生、特性及机理。为此,我们首先研究了材料的能级结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非辐射弛豫速率、荧光量子效率等重要光学性质。该内容主要集中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探测了紫外上转换荧光及其特性和产生机理。该内容主要涉及论文的第三部分。
|
|
|
|
1 |
冯小强;李小芳;杨声;苏中兴;伏国庆;;O-羧甲基壳聚糖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J];分析试验室;2010年11期 |
2 |
雷秀斌;季振平;萧文锦;;稀土冠醚配合物的研究 ⅩⅧ.西佛碱型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90年04期 |
3 |
聂基兰,杜立新,万益群,杨泉生;固相稀土配合物组成的测定[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1年04期 |
4 |
钱博;牛选军;李聚源;王青岗;郑刚;;用PMDCP和Dipy协同萃取稀土离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5 |
毛向辉;廉世勋;吴振国;;稀土在蓝紫色夜光粉Cas∶Bi,Cu中作用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2期 |
6 |
房喻;吕卫明;胡道道;孙作民;曹治权;;黄芩素与La(Ⅲ)、Nd(Ⅲ)、Sm(Ⅲ)、Yb(Ⅲ)及Y(Ⅲ)相互作用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7 |
孙洪业,刘群,姚光庆,王夔;Ce~(3+)与G-肌动蛋白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及对聚合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6年01期 |
8 |
温和瑞;稀土离子对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和ATP分解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S4期 |
9 |
黄宝歆;;La位Dy~(3+)的替代对(La_(1-x)Dy_x)_(0.67)Ca_(0.33)MnO_3传输性质的影响[J];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0 |
徐崑;杨晓达;王夔;;La~(3+)诱导钙调蛋白与鼠脑组织钙调蛋白亲合蛋白的结合[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
11 |
胡飞龙;庄季昌;尹显洪;武巧兰;张珊珊;张峰;;3-甲基-1-乙酰基-5-(2-羟基苯基)-4,5-二氢吡唑及其铕和铽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7期 |
12 |
谢正秋;;有机络盐中心稀土离子的测定[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85年02期 |
13 |
陈荣莲;庞伦;陈达仁;陈翠娥;;EDTA快速络合滴定法测定矿石中稀土总量——离子型稀土矿离子相稀土总量测定[J];暨南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14 |
徐贞梅;袁莉;沈滋珍;高黎明;;稀土-对溴偶氮氯膦体系中β型配合物的形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15 |
钱博;张进胜;孙华;翟彩红;;PMTFP和Dipy对稀土离子的协同萃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16 |
张金红,魏继中,吳隽平,张遂坡,徐友涵;稀土离子(La~(3+)、Nd~(3+)、Ho~(3+)、Yb~(3+))对人红细胞膜Na~+/K~+ ATPase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3年03期 |
17 |
程立,张凤美,罗明润;HPMBP与Phen衍生物对稀土的协同萃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8 |
申治国,雷衡毅,杨燕生,项辉;金属离子对钙调素生物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1999年S1期 |
19 |
李伟国,祁超,杜丽,刘立岩,赵大庆;稀土离子对钙调蛋白与单克隆抗体分子识别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8期 |
20 |
肖凤娟,常虹,刘德龙,白娟;稀土离子与钙调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稀土;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