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光衰减器的材料制备与器件实现

王明峰  
【摘要】: 可变光衰减器(VOA)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将光信号能量进行预期地衰减,补偿光传输过程中的功率波动,实现信道均衡和自动增益控制等功能,是光纤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功率管理器件。本文结合当前光纤通信对波分复用光网络中光信号处理元件的高可靠度、耗电量少以及小型化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光衰减器。首先,介绍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然后研究液晶含量、聚合物和分散剂的配比、光引发剂含量、固化温度等一系列工艺条件对聚合物分散液晶相分离的影响,并对比其电光特性,在大量的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得出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膜后,将MEMS技术中的体硅微细加工工艺与聚合物分散液晶技术结合起来,制作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光衰减器的整体结构,并对器件的整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文军,赵小林,蔡炳初;一种新型的微机械可变式光衰减器[J];高技术通讯;2003年03期
2 谢毅,李云山,沈雅琴,管媛;建立在相干检测原理上的单模光纤步级衰减标准装置[J];计量学报;1998年04期
3 姚荣新;长、短波长步进式光衰减器[J];光通信技术;1985年04期
4 韩晓峰,吴亚明;一种基于SOI材料的直波导可调谐光衰减器[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4年03期
5 吴仲;;光衰减器校准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6 茅惠兵,杨昌利,忻佩胜,彭德艳,朱自强,赖宗声;微机械光可调式光衰减器的制备及动态测试[J];半导体光电;2004年01期
7 刘季民;Optix BWS DWDM系统设备的监控方法与分析[J];天津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8 何俊;杨明;刘明睿;胡强高;;DWDM系统光通道性能在线监控模块[J];光通信研究;2006年01期
9 尹轶群;;交叉波分复用器技术[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8年01期
10 黎辉;马卫东;官成钢;常进;;可调谐光滤波器的发展及其DWDM应用[J];光通信技术;2010年11期
11 丁炜;CATV光网络设备原理及应用 第四讲 光无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12期
12 丁炜;光无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16期
13 王建忠;张萍;马洪江;刘永智;;光互联网的抗毁性设计研究[J];应用光学;2006年02期
14 彭良福;;波分复用技术在HFC网络中的应用方式研究[J];光通信研究;2006年06期
15 陈学民;;阿尔卡特朗讯Wave Star OLS 1.6T DWDM系统OTU告警案例详解[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7年01期
16 王建忠;张萍;蒋泽;刘永智;;光互联网中新型双向OXC的串扰分析(英文)[J];光电工程;2007年05期
17 梅孝安;陶家友;袁帅;罗子波;;DWDM系统中色散抑制XPM效应的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8 邱祖全;;光交叉连接用三维MEMS技术[J];光机电信息;2007年06期
19 徐学平;孟正大;朱炜;吴晓兵;;DWDM光源用半导体激光器组件温度特性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6期
20 赵华君;袁代蓉;段利华;;基于MOEMS技术光开关的研究与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丽;郝伟;孔乐;;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制备及拉曼光谱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彭海炎;毕曙光;廖永贵;周兴平;解孝林;葛宏伟;郑成赋;;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蒋妍梦;郑继红;黄爱琴;王艇艇;孙国强;庄松林;;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电控光斩波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彭海炎;廖永贵;周兴平;葛宏伟;郑成赋;解孝林;;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全息图像存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杨永康;;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张延安;;济南-青岛8×2.5Gbit/s SDH密集波分复用试验工程[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方瑜;;光衰减器不确定度评定[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毛兵成;张民;赵荣华;;利用两段PMF的PMD补偿法[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9 董振龙;;DWDM系统的研究与发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洪琳;陈建平;姜文宁;;拉曼光纤放大器噪声特性分析[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建华;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林志浪;SOI集成光波导器件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3 朱炜;密集波分复用光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祁永敏;多粒度光网络中交换结构和波长/波带路由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王磊;磷化铟基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关键工艺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窦军;单层用户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峰;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光衰减器的材料制备与器件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2 魏向东;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压光效应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王芬;聚合物分散液晶光电器件研究与制备[D];宁波大学;2012年
4 解会杰;聚合物分散液晶中电场诱导相分离结构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路洋;基于聚合物/近晶A相液晶复合材料的柔性双稳态器件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韩晓峰;基于SOI材料的集成可调谐光衰减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7 陈浩祺;密集波分复用光终端复用站的实现方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杨东;用于新型液晶可变光衰减器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姜平涛;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杜兵;高速DWDM中的色散补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超长距密集波分复用传输技术分析[N];人民邮电;2002年
2 黑龙江省电信技术支援中心 林秋菊 王洪国;密集波分复用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3 ;超长距密集波分复用传输技术分析[N];人民邮电;2002年
4 ;WaveStar OLS400G密集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5 为华;中国铁路通信首条密集波分复用干线开通[N];通信产业报;2000年
6 闻;思科ONS 15200实现“波长到大楼”[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何毅;光炬推出机械挡光 EVOA[N];中国邮政报;2000年
8 新疆石油局通讯公司 欧阳丽玉;浅谈光波波分复用(DWDM)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2年
9 ;中兴传输 再创辉煌[N];通信产业报;2000年
10 ;科技打造嘉慧未来[N];通信产业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