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活断层研究及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数值分析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安全问题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活断层由于与地震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论文依托《长春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估》项目,收集了大量与研究区有关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资料,在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研究区内四条主要活断层的特性,并对它们进行了活动性评价和分段分析。本文还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对区内断层系及其中主要活断层进行了分形研究,并采用盒维数法计算出了它们的分形维数。通过分维值的相关性检验,说明了研究区内的活断层具有明显的统计自相似性,利用分维值来描述活断层的活动及发育特征是可行的。同时,对研究区及其邻区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区内应力场由于受活动断裂的影响,应力状态沿断裂发生强烈变化,尤其是在断裂的端部和交汇部位有明显应力集中现象,显示出应力变化与断裂构造活动特征的一致性。
|
|
|
|
1 |
丁国瑜;活断层的分段模型[J];地学前缘;1995年02期 |
2 |
董治平,姚政生,雷芳;青海东部活断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2年04期 |
3 |
马翔,田原;运用放射性方法探测活断层[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6年S1期 |
4 |
晁洪太,李家灵,崔昭文,赵清玉;郯庐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断层的特征滑动行为与特征地震[J];内陆地震;1994年04期 |
5 |
丁国瑜;全新世断层活动的不均匀性[J];中国地震;1990年01期 |
6 |
马翔,田原;运用放射性方法探测活断层[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6年S5期 |
7 |
何宏林,方仲景;断块运动与活断层分段[J];地震地质;1995年01期 |
8 |
刘百篪;曹娟娟;袁道阳;何文贵;;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J];地震地质;2008年01期 |
9 |
彭岩;;日本用γ线航测活断层[J];国际地震动态;1986年09期 |
10 |
成;;《活断层及其工程评价》一书将于1991年上半年出版[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1年01期 |
11 |
彭建兵;渭河盆地边界活动断裂的分形几何特征[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01期 |
12 |
戈澍谟;中期强震危险区的判定──预警活断层[J];内陆地震;1995年03期 |
13 |
毛玉平,吴伯黔,何蔚,俞维贤,杨继武;云南新构造运动年代学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J];地震研究;1997年04期 |
14 |
魏柏林,薛佳谋,李富光,陈庞龙;从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J];地震地质;1988年02期 |
15 |
许建东,张裕明;判定潜在震源区的活断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地震地质;1988年04期 |
16 |
张裕明,许建东;在判定潜在震源区中活断层资料的作用(英文)[J];地震研究;1988年03期 |
17 |
秦大正;上海覆盖区活断层[J];地震地质;1994年02期 |
18 |
郑文卿,陈瑶,袁道阳;断层摩擦系数及其演化定量研究的新途径[J];西北地震学报;2000年02期 |
19 |
曹忠权,谢平;活断层研究在西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西藏科技;2002年04期 |
20 |
赵根模,刁桂苓,杨港生;黄海x形地震带与海底活断层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