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石炭系本溪组命名剖面的牙形刺化石
【摘要】:
本文报道了在辽宁本溪牛毛岭的本溪组命名剖面上部5层灰岩层中发现的Idiognathodus delicatus--I. podolskensis牙形刺动物群11属29种。其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及Neognathodus roundyi等分别为莫斯科阶中部及中上部的标准化石。该组合带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 I. delicatus, Neognathodus roundyi, N. inaequlis等晚石炭世莫斯科期的标准化石的发现表明,本溪组的上部可与国际地层表中的莫斯科阶的中上部或北美的德士莫阶中部相对应;在剖面上未发现Idiognathodus sagittalis和Swadelina等化石,因此,该组上部未进入到卡西莫夫阶。
鉴于本溪组下部厚度较大,又已发现以Sublepidodendron-- Archaecalamites组合为代表的早石炭世植物化石等,根据与邻区相关生物地层的对比,认为本溪组下部可能包括早石炭世晚期的层位。整个本溪组的时代似可考虑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
|
|
|
|
1 |
熊剑飞;广西德保钦甲早、中泥盆世的牙形刺及其地层对比和指相意义初析[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3期 |
2 |
李忠雄,钱咏臻;扬子地台西缘志留系牙形刺研究新进展[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1年03期 |
3 |
沈建伟;广西桂林底栖相D/C界线层牙形刺的新资料[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4年04期 |
4 |
王志浩;中国奥陶纪牙形刺分区和生物地层[J];古生物学报;1996年01期 |
5 |
熊剑飞;四川龙门山区早泥盆世牙形刺的发现[J];地层学杂志;1983年02期 |
6 |
丁连生;浙江萧山小石盖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牙形刺[J];石油实验地质;1994年02期 |
7 |
祁玉平,祝幼华,尹玲,杨晓清;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关系探讨[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8 |
姚伦淇;;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
9 |
王成源;;最早的有毒动物——潘德尔牙形刺[J];生物进化;2011年01期 |
10 |
张建华;江西武宁宁国组上部牙形刺兼论黑色页岩的形成环境和牙形刺的生态[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3年02期 |
11 |
龚玉红;论牙形刺Clarkinabiteri,C.liangshanensis的时代问题[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
12 |
应中锷;苏皖地区石炭纪牙形剌[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7年02期 |
13 |
王志浩,方一亭;河北唐山—卢龙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牙形刺及其重要属种的演化[J];高校地质学报;1996年04期 |
14 |
王成源,周铭魁,颜仰基,吴应林,赵玉光,钱泳臻;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区早泥盆世牙形刺[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
15 |
王成源,郑春子,彭玉鲸,王光奇;吉林李家窑范家屯组中的二叠纪北温带牙形刺动物群[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4期 |
16 |
王成源,曲永贵,张树岐,郑春子,王永胜;西藏申扎地区晚奥陶世—志留纪牙形刺[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4年03期 |
17 |
周希云
,余开富;四川南江、城口、岳池等地早志留世牙形刺的发现[J];地层学杂志;1984年01期 |
18 |
黄毅;广东曲仁二叠纪含煤地层的牙形刺及地层划分[J];地层学杂志;1992年02期 |
19 |
朱相水,林联盛,胡忠;江西上高龙潭期牙形刺的发现——兼论Galowayinela的时代[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20 |
邬介人,于浦生,贾群子;北祁连西段柳沟峡铁(铜)矿田牙形刺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科学;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