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粘弹随机介质地震波场并行模拟研究
【摘要】:
在精细的地震勘探工作中,特别是在实际储层研究工作中,所涉及的介质往往是局部非均匀的。在这些局部非均匀介质中,小的异常存在而且分布极不规则,在油气预测、储层研究中需要研究储层的精细结构,这些小尺度的异常会明显地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需要加以考虑。另外,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途经小尺度非均匀体时发生散射,从而对地震记录产生影响,再使用常规地震的理论和方法,效果必然会不好。实际岩层对在其中传播的地震波有吸收作用,使其能量发生损耗,实际的地球介质性质更接近于粘弹性体,单纯应用理想弹性介质模型时不能解释许多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地下介质的描述和相应的波场理论等基础工作开始进行研究。
建立三维粘弹随机介质模型并对其波场模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三维正演模拟需要较大的内存和计算速度,该问题可通过并行计算可解决。通过网络把PC机连接成为一个PC cluster,将计算所需内存分配到PC cluster中的每个PC机(节点)上,并使多个CPU同时并行运算,从而使可计算规模大大增加,计算时间显著缩短。
通过建立和正演模拟三维粘弹随机层状含溶洞介质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复杂非均匀随机介质中的地震响应,有助于对溶洞裂隙型油气藏地震波场的了解和指导其实际数据的解释。
|
|
|
|
1 |
孙明,林君;金属矿地震散射波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1年04期 |
2 |
战元龄,王立;多层光学薄膜矢量散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1990年02期 |
3 |
冯平波;;缝洞型非均质体地震散射波特征正演研究[J];工程勘察;2007年02期 |
4 |
陈生昌,曹景忠,马在田;稳定的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3期 |
5 |
李振春,刘玉莲,丁伟,徐淑合,刘洪文;基于最优Born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6 |
丁伟,李振春,刘玉莲;基于Born/Rytov近似的联合叠前深度偏移方法[J];石油物探;2003年01期 |
7 |
韩佳君;韩立国;巩向博;宋俊亭;;基于波动理论的近地表散射噪音衰减[J];世界地质;2010年02期 |
8 |
刘定进;周云何;杨瑞娟;陈胜红;郝军;鲍峥;;高精度屏算子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0年06期 |
9 |
周香莲;王建华;周光明;;饱和土中弹性波在双椭圆孔洞周围的散射[J];岩土力学;2006年07期 |
10 |
刘中宪;梁建文;徐颖;;Rayleigh波在饱和半空间中凹陷地形周围的散射[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
11 |
P.E.马林;R.A.费纳;赵曙白;;谈谈P波和S波的相对散射[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86年02期 |
12 |
李信富;李小凡;李米田;;地震波散射研究回顾与展望[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年04期 |
13 |
李伟华;;饱和土中浅圆弧状埋置基础对平面P波散射解答[J];华南地震;2008年01期 |
14 |
梁建文;刘中宪;;平面SV波在饱和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周围的散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3期 |
15 |
陈生昌,曹景忠,马在田;基于Rytov近似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6期 |
16 |
杨旭明,周熙襄,王克斌,石生林,屠世杰;消除近地表地震散射噪音的方法[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17 |
秦雪霏;韩立国;单刚义;;关于地震波散射波场属性的基本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2期 |
18 |
杨旭明,周熙襄,王克斌,石生林,屠世杰;近地表地震散射噪声的正反演方法[J];石油物探;2002年03期 |
19 |
李伟华;赵成刚;;具有饱和土沉积层的充水河谷对平面波的散射[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20 |
杜正聪,贺振华,王志,黄德济;变参考慢度Born近似傅氏偏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