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CT运动伪像研究
【摘要】:
医疗CT中的运动伪像是指在扫描和重建图像过程中由于病人有意的或无意的运动而产生的图像模糊不清或者边界不清楚。为了提高生物医学图像的可读性,使得医疗工作者可以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以及病灶部位进行更精确有效的观察和诊断。评估和消减运动伪像的影响,成了现代诊断医学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领域。
对于目前大量使用的基于滤波反投影算法的第三代医疗CT,本文针对受检体的平移和旋转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给出了评估具体影响的方法。这样,医疗工作者可以根据手中掌握的组织器官发生位移的经验值,对重建图像中的运动伪像进行甄别,得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度。
由于在第三代医疗CT中使用最普遍的滤波反投影算法对运动伪像不能有效地抑制,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更加理想的图像重建算法,想借此开发出具有更准确成像能力的新一代CT。本文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了基于HLCC和小波的局部重建算法,该算法对投影数据先进行基于HLCC的插值,然后再通过小波重建出感兴趣的区域。该算法减少了图像的扫描时间,抑制了运动伪像的生成。
本文具体工作归纳如下:
(1)本文提出的运动伪像评估方法,是在基于滤波反投影算法的医疗CT系统中,如何分析平移和旋转运动对重建图像的高对比度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准确度的影响的算法。该算法设定两个相邻的理想点,通过分析平移和旋转运动对其点扩展函数的影响而推导出图像高对比度分辨率受到的影响。对于低对比度分辨率所受的影响,根据CT图像重建的积分公式对分析噪声的引入及传播进行分析,同样给出推导过程和结论。在系统模拟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场景对结果进行验证。
(2)针对消减运动伪像的探索一直是开发新一代医疗CT系统的研究者们非常重视的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LCC和小波的局部重建算法,该算法先使用HLCC对投影数据进行外插值,再使用小波对其进行局部重建。该算法在抑制运动伪像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的滤波反投影算法,并且我们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图像质量方面尤其是图像边缘质量方面也要优于那些未经插值处理的基于小波的局部重建算法。
|
|
|
|
1 |
刘杰,施寅,阮秋琦;CT快速图像重建算法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
2 |
刘军,梁明理,郭煜;L-频段ESR成像系统中的图像重建[J];波谱学杂志;1990年04期 |
3 |
金国英;罗戎蕾;汪元美;;基于不可分离MRA的小波图像重建[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7年01期 |
4 |
邱钧;徐茂林;;由投影重建图像的对称块迭代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10期 |
5 |
董宝玉;;期望最大化方法在工业CT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科技;2007年08期 |
6 |
刘颖;李正飞;曾光宇;;数字图像重建的迭代算法研究及仿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年04期 |
7 |
杨磊;刘忠;金振宇;于学刚;;离焦量误差对相位差法波前重构的影响[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9年01期 |
8 |
王平,庄天戈,王学礼;基于有序子集期望最大化的螺旋半扫描重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
9 |
谢红卫;祁建敏;陈法新;;CT图像重建方法在半影成像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S1期 |
10 |
吴琼;田越;周春平;宫辉力;李小娟;赵文吉;;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测绘科学;2008年06期 |
11 |
林桂粉;罗立民;;基于蒙特卡罗模拟3-D PET图像重建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12期 |
12 |
马小波;桂志国;张銮;;正电子发射断层图像重建中基于有序子集惩罚最小二乘算法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3期 |
13 |
程金兰,周成平,丁明跃,蔡超;不同天气条件下户外场景图像生成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年02期 |
14 |
王建设;张红斌;;基于频谱图分析的PSF自动获取方法[J];科技广场;2008年01期 |
15 |
王晓红,赵荣椿;任意方向运动模糊的消除[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年06期 |
16 |
王明泉,韩焱,宋树争;工业X-射线图像的退化与恢复方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
17 |
孙向华,洪汉玉,张天序;基于ARTUR算法的气动光学效应图像校正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3年04期 |
18 |
张天序,洪汉玉,孙向华,宋治;基于估计点扩展函数值的湍流退化图像复原(英文)[J];自动化学报;2003年04期 |
19 |
刘宁钟,杨静宇;基于波形分析的二维条码识别[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03期 |
20 |
高梅,陈树越;任意方向运动模糊图像的恢复[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4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