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康有为的平等观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两个世纪交替的年代,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代。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康有为目睹了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他开始走出传统社会,利用自己掌握的西学,去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救国必先救人,戴着千年枷锁的中国社会,还没有对个人的价值作出肯定。这就无法产生具有近代思想的平等观念。如果没有对人价值的肯定,没有人权观念,就不可能建成近代文明国家。康有为在目睹人民的苦难时,大胆地提出了他的平等的设想:无私产、无阶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他以《春秋公羊传》的神秘历史进化观为指导,虚构了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历史进化模式,混合《礼记·礼运》一书中的小康大同说,糅合佛教慈悲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耶稣的博爱说、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形成了自己的平等观:“人类平等是几何公理”。给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描绘了一个在“几何公理”制度下运行的“平等”社会,并在其理论中铺建了一条通向平等社会的路,为人类认识平等和实现平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