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城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儿童和少年的成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内22省市的协作研究表明:我国4-16岁儿童少年中行为问题的总发生率为12.9%±2.2%,独生子女的发生率高达13.5%。长期追踪表明,儿童少年期的行为问题大多可能因环境和学习压力的改变而逐渐改善,但仍有相当高的比例持续到成年期。即使以后改善,但可能已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而影响学业。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文化意识、经济等方面均有不同,这将影响儿童的行为方式。
本研究利用营口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科2004~2006年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资料,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营口市城乡儿童和少年的行为问题进行测评,科学地评价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城乡儿童和少年行为问题之间的差异,制定防制对策。调查提示:农村少年儿童比城市少年儿童存在较多的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多动行为和情绪问题,尤以12-16岁年龄组多见。儿童行为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可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身心健康或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本论文旨在寻求更好的策略对城乡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早期发现及时矫正,呼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给予有效健康教育,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口远期素质,为全面提高营口市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
|
|
|
1 |
;中国3000万未成年人受行为问题困扰不断上升[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04期 |
2 |
王玉凤,任桂英,顾伯美;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1期 |
3 |
何晓鹏;;3000万少年找不到快乐[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0期 |
4 |
白春玉;张迪;周红;刘新月;;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2期 |
5 |
林婕;;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成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8年Z2期 |
6 |
欧婉杏;查彩慧;;广州市市区3~14岁儿童行为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
7 |
王洁如,周价,谭红专,林修寿,汤学民;洪灾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1999年04期 |
8 |
薛兴邦,李建国,陆莲芳;上海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1期 |
9 |
王彩玉;;“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好动?”——儿童行为问题个案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12期 |
10 |
高茗,陶芳标,张金霞,王敏,江涛,吴汉荣;少年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学校因素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9期 |
11 |
刘斌志;;汶川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综述[J];青年探索;2011年02期 |
12 |
;资讯动态[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7期 |
13 |
陈立民;张卫;张霞;;品行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2期 |
14 |
杜红梅,冯维;论家长素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5 |
姜淑梅;;论家长素质对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影响[J];世纪桥;2006年02期 |
16 |
徐剑;;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
17 |
刘国信;;电磁辐射——新的致病源[J];党政干部参考;2010年10期 |
18 |
郑丽;丰铁梅;王德明;;儿童退缩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理论界;2007年03期 |
19 |
王锋生;孙业桓;杨林胜;;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与健康危险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
20 |
罗国芬;走向“问题化”的儿童寄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