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例感染性角膜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20例感染性角膜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视力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比较,以提高临床感染性角膜病的诊治效果。
方法选择符合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断标准的320例患者,对其相应的临床资料(如人口学特征、致病危险因素、发病季节、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视力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320例感染性角膜病患者中,男性199例(62.1%),女性121例(37.9%)。平均年龄47.6±13.9岁(40天~91岁)。患者年龄集中在41至60岁,职业以农民(44.5%)为主,发病季节大多位于10~12月,占39.8%。致病危险因素主要有角膜外伤(32.3% )和继发感染( 12.2% )。真菌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病中所占比例最高( 38.6% ) ,其次为病毒性角膜炎(21.5%)。涂片直接镜检法的诊断阳性率为72.3%,其中细菌阳性12份(6.5%),真菌阳性121份(65.8%);刮片培养阳性率42.9%,其中真菌阳性率36.5% ,细菌阳性率9.5%,混合菌感染5例。分离到的真菌中镰孢菌属最多见(32.6% ),其次为曲霉菌属(23.9% )。细菌中以绿脓杆菌最多(37.5%)。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视力提高者194眼(60.6%),视力不变者113眼(35.3%),视力下降者13眼(4.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盲的分类标准:治疗后有50例患者脱盲,脱盲率为25.9%。
结论1、本组病例中,感染性角膜病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职业以农民(44.5%)为主;发病季节多位于10~12月(39.8%);角膜外伤(32.3% )为最常见的致病危险因素。2、涂片法是临床快速诊断可疑真菌性角膜炎的首选方法,而对细菌性角膜炎的意义不大;培养法仍然是提高感染性角膜病的阳性检出率、鉴别菌种的主要方法。3、本组病例中,真菌性角膜炎患病率(38.6%)占感染性角膜病的首位,并呈逐年增高趋势。4、本组病例中,镰孢菌属(32.6%)和曲霉菌属(23.9%)是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属。细菌刮片培养阳性者以绿脓杆菌(37.5%)和表皮葡萄球菌(25.0%)为主。5、从本研究看,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