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iN、TiN/CrN和TiN(NbN)/SiNx纳米多层膜界面第一原理研究
【摘要】:
纳米多层膜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纳米多层膜的设计和制备一般要考虑许多因素,如界面体积比、晶粒尺度、单层和周期厚度、表面和界面能、织构、应力和应变等,而这些因素又与沉积方法、材料种类、沉积过程参数等密切相关。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这些崭新结构涂层的优异性能的物理机制,进而提出新型薄膜的设计方法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和努力的方向。但是纳米多层膜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形成的界面极其复杂,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多层膜界面的原子结合特别是异性界面结合的微观机理知之甚少,由此对生产制备过程中镀膜材料的选取和制备工艺的优化造成不少困难。因此,把计算材料学引入纳米多层膜的研究,通过基于第一原理的计算方法对多层膜材料界面结合微观机理及其规律的认识,发展多层膜的优化设计方法,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依据Ti/TiN、TiN/CrN和TiN(NbN)/SiNx纳米多层膜的研究进展,建立一系列计算模型,通过计算获得Ti/TiN、TiN/CrN和TiN(NbN)/SiNx所形成的金属/陶瓷和陶瓷/陶瓷界面的最佳原子结构、界面结合功和界面电子结构方面的信息,详细分析研究界面结合的微观机理。
|
|
|
|
1 |
岳建岭;董云杉;刘艳;李戈扬;;反应溅射ZrN/AlON纳米多层膜的晶体生长[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
2 |
王铁,王志宏,魏春启;复杂地质界面模型的建立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3 |
孟醒,徐晓光,刘伟,孙源,陈岗;钙钛矿型HoNiO_3中电荷歧化的第一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11期 |
4 |
魏仑,梅芳华,邵楠,李戈扬,李建国;TiN/SiO_2纳米多层膜的晶体生长与超硬效应[J];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5 |
杜会静;田永君;;超硬纳米多层膜致硬机理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
6 |
;FeS/MoS2固体润滑纳米多层膜的成膜机理与摩擦学性能[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2期 |
7 |
;FeS/MoS_2固体润滑纳米多层膜的成膜机理与摩擦学性能[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
8 |
由臣,赵燕平,孙永昌,王玉红,刘技文;用于制备纳米多层膜的金属掩膜法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3期 |
9 |
许小红,杨治广,武海顺;[CoPt/Ag]_n纳米多层膜的结构和磁性能[J];中国科学E辑;2005年03期 |
10 |
谭俊;于甜甜;杨红军;徐滨士;郭文才;;电刷镀Cu/Ni多层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1 |
徐俊波;池成忠;陈良贤;纪殿友;李成明;吕反修;;非对称双极脉冲反应磁控溅射制备TiN/ZrN多层膜[J];金属热处理;2008年08期 |
12 |
谢继阳;黄平;王飞;徐可为;;Al/Ta纳米多层膜中的结构形貌稳定性演化(英文)[J];纳米科技;2010年05期 |
13 |
谭俊,杨红军,郭文才;电刷镀Cu/Ni纳米多层膜镀液的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5年04期 |
14 |
李秀艳,张建,戎利建,李依依;氢在沉淀强化合金γ/γ′间占位的第一原理计算[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
15 |
周惦武;庄厚龙;胡艳军;彭平;刘金水;;Mg合金系中形成的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的作用机理[J];材料导报;2005年01期 |
16 |
杨会静;孙立萍;刘长虹;;纳米多层膜的制备方法及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17 |
任毅;周家斌;付志强;王成彪;吕建国;于翔;彭志坚;;纳米多层超硬膜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金属热处理;2007年05期 |
18 |
宋海峰;刘海风;;金属铍热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19 |
肖晓玲;;纳米多层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2007年01期 |
20 |
刘学杰;张亮;;过渡金属氮化物的结合能第一原理计算[J];金属世界;200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