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汉语语义研究
【摘要】:
语义学在国际上已经成了一门重要的新学科,但在我国语言学中至今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汉语语义研究尤其如此。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出版了第一本研究汉语语义本体的学术专著。本文不同于以往汉语语义学的最重要特点是在现代语言哲学的视域中阐释语义的本质。在确认语义时首先指出了汉语语义难以用西方理论来准确定义,这涉及到汉语语素义与词义的形式依据问题。阐释了形声字的理据与汉语语素义的孳乳模式逻辑相关。其次从汉语词义的形式来看,汉语的构词法不同于西方线性组合的音义二极模式,是一种超线性的语义模式和语义场模型。本文认为这是中西语义学具有系统性差别的一个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涉及到汉语语义的分类及类型、基本单位、聚合系统、语义单位的组合、意义和形式的关系等问题。中西语言中语义构成机制的差别,汉语语素义的独特孳乳模式,词汇语义场模式的中西差别等,可以理解为是中西语言文字类型的差别在语义子系统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