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山地自定位无缆地震仪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数字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概况和复杂山地地震采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复杂山地无缆地震仪的设计思想。采用数字存储式独立地震仪结构构建无缆地震勘探仪器野外采集站,通过采集站内置海量Flash存储器和GPS定位高精度同步授时技术,实现野外地震数据的同步采集和长时间存储,从而摆脱传统地震仪中沉重的电缆线,实现无缆化设计。同时,通过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实现了所有野外采集站的空间三维位置测量,取代了繁琐的地质测量工作。
本文以32位RISC型ARM处理器为核心构建了嵌入式Linux硬件平台,结合24位A/D、FPGA以及CF卡海量存储技术完成了单站4通道采集能力的无缆地震采集站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地震采集站的低噪声设计方法,获得了1.5μV的噪声水平;采用GPS同步授时技术与高精度实时时钟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无缆地震采集站的同步数据采集,达到了±3.2μs的同步精度;深入探讨了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完成了无缆地震采集站GPS卫星观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获得了厘米级精度的采集站空间三维位置测量信息,实现了地震勘探中地质测量工作的自动化。最后,组装了24道无缆地震仪样机并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
|
|
|
1 |
贺冬生;九江—瑞昌地区金属矿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4年01期 |
2 |
贺冬生;复杂地形地区金属矿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探讨[J];物探与化探;1992年05期 |
3 |
曲学楼;王富昕;黄蔚;;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12期 |
4 |
蓝宣;SACS地震采集质量控制评价系统介绍[J];物探装备;2003年03期 |
5 |
鹤哲郎
,孙学进;地震勘探系统中的技术进步:24位采集和并行计算[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6年03期 |
6 |
勾丽敏;刘学伟;雷鹏;刘士军;;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综述——散射波地震勘探方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2期 |
7 |
梁光河,蔡新平;地震勘探在山东蓬家夼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1年06期 |
8 |
段昌平;刘益成;秦明辉;;基于ARM9的遥爆系统同步时差测试仪器设计[J];物探装备;2010年01期 |
9 |
廉玉广;韩立国;;立陡状金属矿随机介质地震正演模拟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04期 |
10 |
岳蓉;;石油物探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5期 |
11 |
薛建,曾昭发,王者江,韩立国;金属矿地震勘探物理模拟实验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
12 |
朱相雨;汪国平;;复杂地表观测系统设计软件的研制与开发[J];小型油气藏;2005年03期 |
13 |
云美厚;;对镇巴复杂山地地震采集的思考[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5期 |
14 |
梁光河,蔡新平,张宝林,徐兴旺;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在金矿深部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1年06期 |
15 |
王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成孔方法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04期 |
16 |
刘小明,芮建民,朱峰;浅水及水陆过渡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
17 |
张忠坡;刘琴;;赛汉塔拉凹陷地震采集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8 |
钱荣钧;;关于地震采集空间采样密度和均匀性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2期 |
19 |
沈媛媛;郑恭明;刘益成;熊焱春;;基于ARM+DSP架构的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发生器设计[J];物探装备;2010年03期 |
20 |
周仕宏;代伟明;王新宇;陈实;黄栋;;从428XL的最新发展看地震勘探采集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