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浅成低温低硫化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
【摘要】:
延边地区是我国东部陆缘浅成热液金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系统的成矿对比研究较少,本文选择五凤、五星山金矿床和刺猬沟金矿床进行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成矿年代学研究,并结合与成矿密切火山岩的研究,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得知,五凤、五星山金矿床可大致划分为4个矿化阶段,其中五星山矿段的主成矿阶段为玉髓状石英脉阶段,方解石石英脉阶段是五凤矿段主要的成矿阶段;刺猬沟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为石英方解石阶段和含多金属硫化物-中细粒石英方解石脉阶段;通过对比可以得知五凤矿段和刺猬沟矿床的成矿阶段均为大量出现方解石和石英的阶段。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得知,五凤、五星山金矿床中,五凤矿段主成矿温度为170~230℃;五星山矿段主成矿温度为230~280℃;刺猬沟金矿床主成矿温度为150~230℃。通过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压力、密度的计算,五凤矿段的成矿深度为150-320m,五星山矿段的成矿深度为200-670m,刺猬沟矿床的成矿深度为150-450m,均为浅成环境,但是五星山矿段交五凤矿段和刺猬沟矿床的形成深度要深一些。
利用精确的Ar-Ar法对五凤、五星山金矿床中方解石石英脉中石英内部包裹体进行测试,得出其成矿年龄为123±7Ma,其成矿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五凤、五星山金矿床产在金沟岭组火山岩以及火山岩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中,刺猬沟金矿床的围岩主要为屯田营组火山岩,通过对与矿床关系密切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的判别,成矿环境应为活动陆缘环境。
综合以上可以得知,五凤、五星山金矿床和刺猬沟金矿床均属于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成矿模式为:中生代晚期,依泽纳奇板块的俯冲作用,本区处于伸展构造体系,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的火山岩、次火山岩,火山活动晚期,含有岩浆热液但是后期加入大量大气降水的成矿热液,通过充填交代等方式,形成了与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一系列矿床。
|
|
|
|
1 |
苏文超,杨科佑,胡瑞忠,陈丰;中国西南部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年代学研究─—以贵州烂泥沟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为例[J];矿物学报;1998年03期 |
2 |
;《岩石学报》2007年第23卷1~12期总目次[J];岩石学报;2007年12期 |
3 |
蔡李梅;陈红汉;李兆奇;吴悠;;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同位素测年方法评述[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4期 |
4 |
王建新;陈雪;赵利刚;臧兴运;谢海东;刘强;;吉林二密复式火山机构及成矿控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
5 |
王之田;潘龙驹;李伟实;秦克章;;内蒙满洲里—新巴尔虎成矿集中区成矿演化、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式[J];矿床地质;1993年03期 |
6 |
陈辉;倪培;刘家润;闫金宝;余锡明;祝关水;;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J];岩石学报;2011年05期 |
7 |
李体刚;辽西地区金银矿成矿模式探讨[J];黄金地质;1997年03期 |
8 |
陈根文;肖振宇;夏斌;;广东嵩溪银(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模式[J];地质找矿论丛;2008年02期 |
9 |
吴礼彬;陈芳;柳丙全;杜建国;许卫;杨道堃;;安徽省庐江县罗河式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10 |
陈震;张绪教;;甘肃白银国家矿山公园成矿模式动态模拟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1 |
郑建平,路风香,郭晖,任迎新;金刚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4年03期 |
12 |
Robert R.Seal;覃建雄;;爱达荷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稳定同位素研究——对始新世大陆气候的意义[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4年01期 |
13 |
张国辉;牛圈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5年03期 |
14 |
叶造军;贵州大厂锑矿流体包裹体与稳定同位素[J];地质地球化学;1996年05期 |
15 |
范建国,倪培,田京辉;成矿流体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示踪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00年03期 |
16 |
范宏瑞
,张文淮;第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简讯[J];科学通报;2002年24期 |
17 |
沈传波,陈少平;流体包裹体在含油气系统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8 |
徐启东,钟增球;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流体包裹体的组合关系与演变[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
19 |
张振亮,吕新彪,饶冰;流体包裹体的合成方法及其对矿床学研究的意义[J];矿产与地质;2003年02期 |
20 |
吴秀玲,韩勇,刘祥文,韩郁菁;超高压硬玉石英岩退变质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