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查干湖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摘要】:
查干湖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2007年,查干湖湿地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干湖湿地是由湖泊、沼泽、沼泽化草甸等不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以浅水型湖泊为核心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中的湖泊主要为查干湖、新庙泡、库里泡和新甸泡等,其中查干湖的面积最大,约占整个查干湖湿地面积的45%左右。查干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和旅游区。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查干湖湖水的含盐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湖泊周边地区工农生产活动等对查干湖水体的环境质量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以查干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湖水、水中悬浮物、湖底沉积物、鱼等样品的系统采集与分析测试,对查干湖水体中元素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湖水的水质、湖底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对查干湖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以及元素的历史变化进行了确定,初步探讨了鱼-水-湖底沉积物之间的关系,得出查干湖水中的主要离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主要来自查干湖流域内岩石的风化作用,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水中悬浮物中的过渡元素、稀土元素主要来自湖泊流域内土壤及岩石的风化作用;湖底沉积物中的元素在水平方向上,含量由湖岸到湖中方向明显增高,在垂直方向上,元素含量与沉积柱的位置有关,在靠近湖岸的沉积柱上元素垂向变化较大,在湖中心的沉积柱上含量变化较小;查干湖丰水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类水标准,枯水期达到Ⅲ类水标准;湖底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对查干湖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程度较小,表明查干湖水体环境质量良好;查干湖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17cm/a,大部分元素含量在近年来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鱼-水-湖底沉积物间元素不具简单的线性关系。
本文所得初步认识和结论,对吉林省西部查干湖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