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个社会的动员

姜鹏飞  
【摘要】: 公共突发事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治理的有效性的同时,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本文基于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权力从经济社会领域的部分退出,市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与社会出现二元性的结构分化,市民社会得到发展。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结构从同质的单一性向异质的多样性分化,社会自主性增强,市场和社会组织得到发展,并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要依靠的力量。国家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传统的行政动员手段在强度和效果上大大降低,其救助力量单一、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公众多种多样的救助需求。市民社会的发展使社会的自主性增强,媒体、非政府组织、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应对危机的潜在主体,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也由从前的政府主导到实现一种由社会自身力量进行的动员,即从“对社会的动员”转变到“由社会的动员”。新的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和全民参与,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市民社会初成的力量。拓展政府与社会交融整合的通道,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对公共问题的协同治理和一种有序的社会控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红彬,蔡小忠;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与超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郁建兴;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赵辰昕;城市社区建设、市民社会及政治发展(二)[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刘玉民;试论中国法治的启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李学春;城市社区自治的社会基础[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薛传会,熊伟;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佃来;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J];学术月刊;2004年01期
8 曹红冰;论民法的性质及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李生明;;“和谐社会”的市民社会纵横谈[J];社科纵横;2006年08期
10 何中华;;市民社会结构的现代性特点刍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1 王元;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述评[J];东南学术;1995年03期
12 余新忠;中国的民间力量与公共领域——近年中美关于近世市民社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习与探索;1999年04期
13 樊浩;“市民社会”与现代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J];江海学刊;2000年06期
14 叶长茂;论市民社会的建构和培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5 吉永生;市民社会、善治与政府机构改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6 王小岩;当代市民社会理论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7 姚艳;二元社会结构与法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8 张路路;中国法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互动[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9 冯向辉;中国法治社会根基的可贵探求——评《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J];学习与探索;2004年01期
20 冯玉;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J];理论月刊;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元善;孙台维;;市民社会视阈下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的建构[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元善;孙台维;;市民社会视阈下我国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司空;;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需要”理论及其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朱沅沅;崔欣;;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何平立;沈瑞英;;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魏琛;金溢潮;魏勇;黎敬锋;曹希辉;周跃明;赵灵;王荣;聂翠花;蔡得样;王海燕;杜立新;刘中;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再论周用桓之路[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何晋文;;市民社会与公众舆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郁建兴;黄红华;;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10 邵龙宝;;中西方公民社会与文化传统之比较——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文山;越南农村管理中的乡规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光君;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为颖;私法视野下的中国社会转型[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魏建国;自由与法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鹏飞;一个社会的动员[D];吉林大学;2009年
2 项丽敏;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齐霄阳;社会主义中国市民社会培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飞轮;市民社会是中国走向法治的基础[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5 程二奇;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历史变迁[D];郑州大学;2004年
6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7 王锦文;儒家文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深厚文化资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张翀;论民间法的进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云;论马克思个人理论及中国当代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拥军;权利生成论[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贾超时;要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N];大庆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许晓楠;一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员 一次引领未来的精神凝练[N];大连日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全社会动员建设创新型城市[N];南京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高云君;社会动员要“两头热”[N];四川日报;2006年
5 杨宁舒;全社会动员戒除未成年人的网瘾[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徐敏;“外企热”降温:仅15.7%选择[N];解放日报;2009年
7 卢元镇;体育参与是社会动员的结果[N];中国体育报;2006年
8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杨团;关于中山慈善万人行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学分析[N];中山日报;2007年
9 洪大用;什么是重要的政治[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高剑;污染防控当致力于社会动员和社会组织[N];东莞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