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水量实时预报模型研究
【摘要】:
本论文依托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辽宁中部城市群地下水资源实时预报模型技术研究”(编号:2007BAB28B04-03)进行选题研究。在详细分析研究区气象、水文、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大量钻孔资料,采用现代化理论及技术,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结构实体模型,实现了地下水资源信息在空间上的可视化。结合研究区内长期观测的地下水水位、水质资料,分析了下辽河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潜水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地下水化学动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将水化学场、水动力场相互耦合,建立了用水化学动力学指标表达的地下水实际运动速度(U)和年龄(t)的计算公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循环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的评价。从地下水补给条件、含水层的特征以及地下水循环模式三个环节分析了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GIS技术,对第四系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作出了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研究区内地下水合理开发及利用给出了建议。
基于水均衡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实时评价模型,结合研究区水文、气象、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实时监测数据,采用“下辽河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可开采量实时预报系统”,实现了直观、快速、高效地对研究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计算与分析。同时,基于渗流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通过“下辽河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可开采量实时预报系统”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调用、计算、格式处理、导入数值模型,再通过模型运行,实现了快捷、高效的地下水资源量实时预报。运行结果准确、直观,对于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的实时管理及调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