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用汽油机效率模型研究
【摘要】:
混合动力车用发动机效率模型能够解决因不确定的油耗特性导致发动机控制准确性难以保证的难题。本文基于经理论推导得出的、用于定量计算低速、稳定、层流流动实际气体流能量的牛顿理想气流能量方程,和对LJ491QE1和4G18-AA汽油机的大量试验研究,提出换气当量损失和换气经验当量损失作为适用于自然吸气、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的混合动力车用汽油机通用效率模型,确定“动态”变化的高效工作区理论。理论推导得汽油机排气的气体常数、定容比热容、定压比热容、比热比、以及燃烧效率和进气气体常数等计算公式。牛顿理想气流能量方程可定量计算发动机的换气损失和排气带走的能量;换气经验当量损失仅利用进、排气压力两个参数,就能够准确地确定“动态”变化的汽油机高效工作区且较换气当量损失具有更好的响应性。?
|
|
|
|
1 |
林麒,郭荣伟;大攻角下S弯进气道内气流的动特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2 |
陈则霖;带进气道的翼身组合体纵向亚声速气动特性计算方法[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2年01期 |
3 |
刘瑞林,刘巽俊,关立哲,康展权,吴荣山,马枫;进气道和燃烧室形状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4年04期 |
4 |
翁培奋,周哲玮,郭荣伟;弯曲进气道内外二维湍流流场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5 |
焱冬;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推进系统性能数字模拟[J];飞航导弹;1996年11期 |
6 |
史绍熙,李玉峰,刘书亮,许振忠;4气门火花点火式车用发动机缸内滚流和涡流运动的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6年03期 |
7 |
龚予觉;模拟技术在开发125mL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应用(2)[J];摩托车技术;1996年09期 |
8 |
龙玉珍;阿诺德工程发展中心的全尺寸进气道结冰试验[J];飞航导弹;1997年09期 |
9 |
翁仪璧;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进排气噪声控制技术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10 |
钟易成,余少志,陈晓;尖脊(Caret)进气道地面气动特性试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0年05期 |
11 |
梅德清,王忠,高宗英,杨雄;4气门直喷式柴油机进气系统研究及设计[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2 |
朱正林,徐治皋,殷忠明;进气风室与进气风管对风机性能测试的差异[J];风机技术;2003年03期 |
13 |
梅富卿;GK_(1F)型调车机车柴油机"燃油进气"故障分析与处理[J];内燃机车;2003年04期 |
14 |
朱宇,李天;CARET进气道研究综述[J];飞机设计;2003年01期 |
15 |
李晓武;华泰吉田空气流量计烧蚀[J];汽车维修技师;2003年02期 |
16 |
李博,梁德旺;Y形进气道流场数值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7 |
姚春德,刘增勇,敬章超;废气进口位置对汽油机性能和NOx排放影响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
18 |
王如根,陈源,陈卫;用模式叠加法计算进气道雷达散射面积[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9 |
杨延相,郗大光,顾维东,赵杰,尹涛;摩托车进气系统特性对电喷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分析[J];摩托车技术;2005年03期 |
20 |
陆传华;弹用高亚音速嵌入式、半嵌入式进气道设计与试验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