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经济学
【摘要】:
国外对于认知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较长的历史。马歇尔在19世纪70年代就强调了思维模型对经济过程的影响机制;哈耶克受奥地利学派以及导师门格尔的影响,将制度与人类思维的局限紧密相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卡尼曼等人研究了决策中的心理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认知经济学命名的学科正式出现,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引入了认知方法,并不断完善认知经济学的理论。
主流经济学建立模型时主要依赖于两个假设条件:行为人的完全理性和个人的理性会直接导致均衡。认知经济学反对这两个假定,认为经济行为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受到限制的,完全理性并不容易达到。认知经济学将“认知角度”带入经济学的各学科,认知科学和心理学成为研究经济领域人类行为的基础性理论,这种方法增强了经济学对经济参与人的行为以及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预见性,并有可能成为经济学新的微观基础。
目前,在我国,对于认知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还没有系统的介绍,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本文介绍了认知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渊源、与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的联系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着重概括了认知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学科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并进一步对认知经济学的理论做了梳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