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进入21世纪,为了迎接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挑战,建设高水平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大学,除需要提升教学品质,发展学术地位外,还需要一流的管理。运用高效、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竞争力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行政人员作为高校实施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水平,而绩效评价是促进行政人员提高工作绩效的主要方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评价制度,准确衡量行政人员的服务质量并有效促进行政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越来越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高校等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这从国家层面上要求高校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但从行政管理实践情况看,我国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改革明显滞后,现有的考评系统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甚至己使评价结果背离了“以绩效评价促进组织发展”的初衷,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重新构建一套基于先进理念的全新绩效评价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本文从绩效评价定义出发,回顾总结了国内外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现状,分析国内高校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我国高校借鉴国外高校有益经验,建立适应我国高校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阐述平衡计分卡的主要内容、优越性,分析它在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平衡”和“因果分析”核心思想,找出影响高校行政人员绩效的若干因素,据此将高校发展战略进行层层分解,进而构建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原应用于企业组织绩效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研究。最后本文选择9所高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掌握员工对绩效评价指标的看法和对绩效评价感受满意程度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两项结论:一是绝大多数高校行政人员对绩效评价持正面回应,认可绩效评价指标,证明本文提出的绩效评体系的可靠性;二是高校行政人员的不同人口属性和院校属性对绩效评价重要度和满意度认识方面部分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属性的人员对绩效评价的关注点不同,建议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评价要“因人而异”。
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创新性的理论应用,本文在规范研究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改进模型,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处理,形象有力的说明本文结论。二是指标创新,本文采用4大类38项指标考核员工绩效,部分指标比较新颖,丰富和完善了以往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