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摘要】:
农业保险是被众多发达国家反复证明的、有效的市场化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近年来农业保险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2003年以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保险掀起了新一轮探索实践的高潮,先后出现上海安信模式、黑龙江阳光互助模式、新疆中华联合模式、浙江模式以及北京模式等几种主要运行模式。安华公司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安华公司作为全国首家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积极探索符合吉林省“三农”发展实际和保险业发展规律的农业保险运行模式,形成了一定特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保险支农惠农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实践证明,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模式之一。但是,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还存在着诸多障碍性因素,需要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以确保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主要有外部政策环境层面和内部技术层面两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从外部政策环境层面来看,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财政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力度不够,风险分散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以及社会风险意识还很淡薄等问题。从公司内部技术层面来看,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保险金额难以确定、费率难以厘定、现场查勘难、产品开发难等实际技术问题,公司在业务流程设计和控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在风险防范方面还缺少必要的科学的手段,同时缺乏农业保险专业人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安华公司农业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通过对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分析和研究,突出这种模式的特点,重点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矛盾问题,从外部层面和内部层面两个方面入手,就制度安排、资金支持、政策整合、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以及公司自身市场开拓模式、渠道经营模式、风险控制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完善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促进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不断完善。
本文认为,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支农惠农政策,作为有效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机制,在我国具有真实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得到政府、社会以及保险机构的重视。安华公司农业保险经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方式。本文就是要研究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完善该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建立提供有益借鉴。
|
|
|
|
1 |
邢炜;墨西哥巴西农业保险对我国农险的启示[J];保险研究;1999年02期 |
2 |
张跃华,顾海英;上海农业保险状况分析与对策探讨[J];上海农村经济;2003年11期 |
3 |
白安义,张顺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组织形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8期 |
4 |
杨松海;走互助合作道路发展我国农业保险[J];西南金融;1991年10期 |
5 |
商家裕,李松桥;浅谈垦区的农业保险[J];农场经济管理;1994年06期 |
6 |
谢德文;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和选择[J];广西金融研究;1994年03期 |
7 |
沈湘卿;浅谈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信息;1995年11期 |
8 |
张俊飚;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金贸易;1996年12期 |
9 |
高剑虹;深化我国农业保险体制改革[J];科技导报;1996年01期 |
10 |
庹国柱;农业保险体制改革模式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75期 |
11 |
温海红;对我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分析及采取的措施[J];新西部;1998年04期 |
12 |
孙晓洁,王进,郑克彬;对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问题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1999年03期 |
13 |
郭永利
,葛翎
,刘方文;农险该有个说法了[J];中国保险;2001年11期 |
14 |
段昆;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2年03期 |
15 |
郭朝晖,黄新建;发展农业保险的战略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6 |
任巧巧;建立农业保险的对策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39期 |
17 |
冯文丽,林宝清;我国农业保险短缺的经济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6期 |
18 |
谢家智,鲜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2003年07期 |
19 |
龙文军;对当前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的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4期 |
20 |
龙文军,张显峰;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