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光电性质及光催化活性
【摘要】:
太阳能的研究和利用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催化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光催化技术由于其价格便宜,环境友好,稳定性高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光催化是近年来国内外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尤其是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光催化纳米材料通过吸收太阳光,可以直接分解环境污染物,无二次污染,所以深入研究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常,光催化过程包括三步,(1)光催化材料吸收一定的光能(hν Eg),(2)在光激发下产生的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迁移到催化剂表面,(3)光生载流子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三步过程中,可能影响光催化过程量子效率的重要因素有: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复合效率,以及光生载流子向表面迁移过程中载流子的迁移率等。因此深入研究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与光生电荷行为的内在关系,对于光催化剂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至关重要。研究光催化纳米结构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光生电荷行为,是探讨其光催化机理的基础,为进一步优化光催化体系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以TiO_2为代表的传统光催化纳米材料,存在着量子效率低以及不能有效利用太阳光等缺点,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高效利用太阳光、高量子效率的光催化纳米结构材料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金属掺杂的TiO_2,特别是N掺杂TiO_2,能够拓展TiO_2的响应光谱范围,进而提高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因此,深入研究以N掺杂TiO_2为中心的光催化材料的光电性质,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新一代光催化纳米结构材料的光催化机制。
本文工作主要是利用表面光电压技术,瞬态光电压技术以及Kelvin探针技术研究了N掺杂TiO_2纳米材料,N-TiO_2 / TiO_2复合材料,TiO_2混晶结构纳米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光生电荷行为,以及光电性质与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光催化体系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得到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以尿素为氮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掺杂量的TiO_2 (N- TiO_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以罗丹明B (RhB)和甲基橙(MO)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分别考察了不同N含量的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光催化活性.利用表面光电压(SPV)和瞬态光电压(TPV)技术研究了N掺杂TiO_2纳米粒子表面光生电荷的产生和传输机制,并探讨了光生电荷与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N含量的增大, TiO_2表面光伏响应阈值发生红移,可见光部分光电压响应强度逐渐增强,同时瞬态光伏响应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亦有着不同程度的延迟.这表明适量的N掺杂能够提高TiO_2纳米粒子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相应地延长了载流子的传输时间,从而增加光生电荷的寿命,而过量的N掺杂则增加了TiO_2纳米粒子中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同时亦改变了TiO_2的能级结构,影响了光生空穴的氧化能力,从而导致了光催化活性的下降。
2.在N掺杂TiO_2纳米粒子的基础上,制备了不同质量比(N-TiO_2 vs. TiO_2)的TiO_2包覆N-TiO_2的具有异质结构的N-TiO_2 / TiO_2复合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及亚甲基蓝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紫外光还是可见光的照射下,当N-TiO_2与TiO_2的质量比为8: 2时,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活性都是最好的。通过Kelvin探针测试结果可知N-TiO_2的表面功函低于TiO_2, N-TiO_2与TiO_2之间形成的界面能够使光生电子从TiO_2向N-TiO_2转移,我们通过SPV和TPV的结果可以得到光生电荷的微观运动行为,N-TiO_2 / TiO_2复合纳米粒子在光的激发下,由于界面场的存在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并抑制其复合。
3.通过对N-TiO_2 / T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我们发现异质结构纳米粒子作为光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因此我们对混晶TiO_2 (锐钛矿/金红石)纳米粒子晶相间界面结的形成,以及光生电荷行为与光催化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制备了不同质量比(锐钛矿vs.金红石)的TiO_2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随着金红石含量的逐渐增多,TiO_2光催化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应用Kelvin探针技术研究了混晶T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功函,利用表面光电压和瞬态光电压表征了光生电荷的运动行为。混晶TiO_2的表面功函介于纯锐钛矿和纯金红石相TiO_2之间,锐钛矿相TiO_2的表面功函高于金红石相,所以可以认为在混晶TiO_2中,锐钛矿和金红石之间的界面结有形成的可能,SPV和TPV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紫外光照射下,锐钛矿和金红石之间形成的界面结影响着体系的光生电荷的运动行为,金红石相的含量也影响着界面电场作用的大小,从而导致光催化活性的不同。
|
|
|
|
1 |
崔高峰,王伯勇,王清,杜高英,王亚娟,买光昕;TiO_2在不同基质上光催化活性的比较[J];工业水处理;2001年07期 |
2 |
柳松;谢添华;张正国;颜燕琼;;掺钒TiO_2粉末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3 |
刘素芹;王立;戴高鹏;侯秋飞;;棒状Ag_2CO_3/SrCO_3的制备与高可见光光催化活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年02期 |
4 |
湛社霞;;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因素以及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5 |
朱良俊;崔玉民;;影响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J];天津化工;2008年02期 |
6 |
朱良俊;崔玉民;;影响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J];天津化工;2008年03期 |
7 |
陈前林;吴建青;;改性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8 |
陈士夫,陶跃武;热处理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9 |
刘建军,于迎春,李英骏,贺红亮,谭华,徐康;TiO_2的冲击波活化及其光催化活性[J];高压物理学报;1999年02期 |
10 |
李晓莉
,曲雅焕
,苏树贵;聚合物载体-钕配合物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
11 |
王晓东;;高聚物三相催化剂[J];浙江化工;1987年04期 |
12 |
俞志明;仲崇祺;陈滇宝;唐学明;;WCl_6-C_(10)H_(21)OH-Al(i-Bu)_3催化体系合成1,2—聚丁二烯的研究[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13 |
A.Vass H.P.Boehm;陈仁辉;;炭的催化反应[J];新型碳材料;1987年01期 |
14 |
李玉良;潘鹤枫;李广全;欧阳均;;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Ⅳ.含亚硫酰基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活性[J];化学学报;1987年08期 |
15 |
刘厚全;唐昭峥;;硫磺回收催化剂表面酸碱强度分布的测定及其与催化活性的关系[J];齐鲁石油化工;1987年04期 |
16 |
于广谦,李玉良;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络合物的研究——Ⅴ.聚(乙烯-丙烯酸)钕的合成及其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1988年02期 |
17 |
高孝恢,龙翔云,肖慎修,陈天朗;分子筛中轨道相互作用及其C~+的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1988年04期 |
18 |
张鸿斌,何基良;负载型乙腈合成钼催化剂XPS表征与催化活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6期 |
19 |
宋学敏,徐止戈,李承烈,刘馥英;镍取代云母蒙脱石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