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和公共空间在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对校园、公共空间的概念进行了梳理。针对公共空间在校园的作用,校园对公共空间的影响等方面对大学校园户外的公共空间做了进一步的探究。根据国内外大学校园发展历程、空间构造、结构形式、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中外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历史意向做了优劣势的对比。通过一定区域内不同时间的校园空间发展,与一定时间不同地域的校园公共空间的发展进行形势和状态的比较。校园从过去发展到现代,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需求和对人才的培养的全方位服务都将成为新时代的校园空间发展模式的基础。无论从知识层面、技术高度、还是从空间环境,都围绕着学校师生不断的提升和演变,从最原始的封闭空间,不仅将思维打开,将空间也打开,让师生在从教和学习过程中,更能感受到自然、环境、空间所能提供的精神提升。根据大量书籍和文献的阅读,本文从理论上总结和归纳出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功能要素,空间属性,设计原则。所有的理论付诸于实践,所有的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支撑。针对校园户外的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的阐述、空间结构的划分布局,设计过程中需要的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城市场所规划学、设计理论学等多方面的理论为基础,在发展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与持续性发展的改造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户外公共空间在大学校园建筑和整体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空间设定足够的开放,更加适合师生的参与,为空间的创造提高来了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方位设定。作为人们对传承精神和情感文化的互通,户外公共空间的使用更应该承载着空间平衡、人流疏散的辅助交互空间作用。公共空间的功能调整和空间聚散的分配可以平衡、缓解使用者对空间关系的平衡。经过对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研究量的积累,针对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的户外公共空间提出一定的改造与改进建议,使其更好地为学生与老师的学习、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