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其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及生命质量水平;通过分析健康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健康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6月在吉林省某三甲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5例。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干预前、干预后三个月和干预后六个月的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利用频数、百分比描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生化指标及生命质量的变化差异。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情况:研究对象男性居多,占70.3%,年龄≥51岁者居多,占34.2%,汉族所占比例最多,占60%,其他少数民族所占比例为40%;干预前本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得分(2.53±0.40),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07.40±17.88),处于中上等水平,生命质量得分(153.03± 15.33),处于中上等水平。(2)自我效能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得分提高幅度高于干预后3个月得分提高幅度,说明干预6个月效果优于干预3个月。(3)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得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干预后3个月得分提高幅度,说明干预6个月效果优于干预3个月。(4)生命质量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得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干预后3个月得分提高幅度,说明干预6个月效果优于干预3个月。(5)生化指标的比较: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较干预前ALT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数值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干预方式,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从而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更为显著。健康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适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