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摘要】: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出现一系列问题和矛盾。这与流转概念缺失、流转主体不明、流转形式重叠、配套机制欠缺等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我国农村实际的流转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明确了研究主题,并对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作出简要说明。着重指出,为实现土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对土地流转采取适当的管制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忽视流转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是对流转历史的回顾。通过对我国土地流转历史和国外部分国家流转制度的介绍,得出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部分阐述了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首先,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理论入手,引出流转的物权属性。其次,通过对国内学者有关流转概念不同定义的分析,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流转进行了界定。最后,总结了国内目前出现的各种流转形式。
第四、第五部分是对我国现阶段土地流转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在第四部分中,通过分析,揭示出我国目前土地流转概念模糊不清、相关理论支撑不足、流转市场不成熟等缺陷。以此为前提,在文章的第五部分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分为如下几方面:首先,完善立法,科学界定流转概念,创建科学的流转程序,扩展和完善流转方式;其次,改革现行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培育农民利益团体;再次,转变政府职能,摆正基层政府的位置,强化对农地的监管;最后,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