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器光学膜的研究与制备
【摘要】:为了进一步减少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光能损失,针对多模光纤和光学系统中的光学零件,根据光学薄膜的理论,设计并制备了减反射膜和抗激光的高反射膜。并对激光膜的镀膜材料、膜系设计、沉积工艺及离子辅助沉积参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真空镀膜技术,利用TFC软件进行膜系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激光损伤阈值,解决了低温冷镀的膜层牢固性问题。通过对镀制后基片的测试结果分析,调整镀膜工艺参数和监控方法减小了膜厚误差。制备的减反膜的反射率R0.2%,高反射膜当激光以25°—65°入射时,其反射率R99.7%。
|
|
|
|
1 |
熊鹰;付秀华;黄玲程;;干涉型激发滤光片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2 |
夏志林;薛亦渝;郭培涛;黄才华;李展望;傅志伟;;基于膜系设计控制薄膜残余应力的研究[J];真空;2009年01期 |
3 |
赵缨慰;付秀华;李珊;宫大为;;多功能抗激光损伤高反射膜[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年03期 |
4 |
王学华,薛亦渝,赵利,张幼陵;单纯形调优法在多层膜系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年05期 |
5 |
王保松;刘军成;陈静;;平面反射镜光学薄膜的制备[J];光电技术应用;2010年06期 |
6 |
朱震;激光与红外技术中应用的光学薄膜[J];激光与红外;1993年02期 |
7 |
;供激光用的光学薄膜的特征[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5年03期 |
8 |
;薄膜光学理论与膜系设计[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2期 |
9 |
;膜系设计[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1期 |
10 |
朱震;;光学薄膜在激光与红外技术中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2006年S1期 |
11 |
罗震岳;刘旭;沈伟东;薛晖;顾培夫;章岳光;;新型色散补偿薄膜的初始结构设计方法[J];光学学报;2009年09期 |
12 |
李丹,朱自强,付雄鹰,邱服民;光学薄膜的激光诱导损伤与材料带隙的关系[J];光电工程;1999年04期 |
13 |
李大琪;刘定权;张凤山;;6.4~15μm宽带增透膜的设计与制作[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2期 |
14 |
唐继甲;江绍基;;基于精英选择自适应变异遗传算法的膜系优化设计[J];光学仪器;2006年04期 |
15 |
金扬利;马勉军;熊玉卿;;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光学薄膜优化设计方法[J];真空;2007年02期 |
16 |
张晓娟,张英堂,翟学军;用模拟退火算法设计可见光区多层增透膜系[J];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05期 |
17 |
陈兵;付秀华;;1571nm超窄带干涉滤光片的研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8 |
林炳;孙剑;张阔;王春;武淑明;朱震;;硒化锌基底7.8~10.6μm波段增透膜[J];激光与红外;2006年S1期 |
19 |
张晓娟,张英堂,翟学军,于长丰;红外多层增透膜系的模拟退火算法[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20 |
邢政;付秀华;傅晶晶;庞薇;;650nm反射10.6μm透射的薄膜干涉滤光片[J];激光与红外;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