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软件无线电接收平台的研究
【摘要】:
本文论述了宽带软件无线电接收实验平台硬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了硬件电路系统,深入研究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接收实验平台的数学模型。该平台由高速A/D变换器(AD6640 12位65MSPS)、正交变换、数字滤波器、DSP等部分构成。实现了PCM-AM/FM/PM/ASK/FSK/PSK/QPSK,PCM-CDMA-PSK/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功能。
本文确定了按带通采样定理采样的频率,降低了宽带软件无线电(信号带宽为20MHz)采样后的数据率,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该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的主要特点是:由一片FPGA实现时序控制、正交变换和数字滤波部分,使得硬件结构简单、可重构性强;以软件编程方式设计硬件电路,具有开发简单,灵活性强等优点。另外,本文给出了软件无线电解调的实现方法和仿真分析结果及软件无线电中的同步技术和信号调制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
|
|
|
1 |
秦荣;前景光明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1999年03期 |
2 |
陈鹏举,陈旭,武传华,许士敏,程水英;软件无线电全景侦察技术[J];舰船电子对抗;2001年04期 |
3 |
岳晓杰;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3G中的应用[J];现代通信;2001年10期 |
4 |
吕盛,费元春;DSP+DDS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3年05期 |
5 |
京湘;软件无线电所引起的设计问题[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11期 |
6 |
潘胜;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雷达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
7 |
常学光;;软件无线电在无线电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08年04期 |
8 |
;Octasic公司公布世界首款基于全软件无线电GSM/EDGE无线基站基带解决方案[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6期 |
9 |
沈越泓,益晓新,李兴国;发展我国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军事通信技术;1997年02期 |
10 |
宋晓勤,林福华;软件无线电中的A/D转换[J];数字通信;1998年03期 |
11 |
吴昊,郑志彬,张乃通;软件无线电[J];遥测遥控;1998年06期 |
12 |
吴定雪,范文萍;软件无线电系统上变频器的设计[J];电讯技术;2000年02期 |
13 |
钱团结,章晓霞,陈离;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4 |
王文艺,黄文准,夏牧;软件无线电的新进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5 |
黄智伟;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J];中国数据通信;2002年02期 |
16 |
赵明忠;短波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DSP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2年12期 |
17 |
李文华;软件无线电基本原理及其主要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2002年11期 |
18 |
卢昌龙;软件无线电及其在3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03年03期 |
19 |
陆春平,陈曦;软件无线电与数字电视[J];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05期 |
20 |
余超;小卫星便携式地面站软件无线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红外;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