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CDMA扩频编码技术研究
【摘要】:
空间光CDMA技术是将码分多址(CDMA)技术与大容量无线光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通信方式。本文以空间光CDMA扩频编码原理为基础,围绕空间光CDMA多自由度编码机理展开研究,对现有的几种WOCDMA地址码进行仿真,结合分析的结果,对大容量多维空间光CDMA码字的构造进行研究,验证其可行性,系统容量也获得了提高。
本文基于对无线光信道模型的研究,对W-OCDMA系统空间理想信道和高斯信道条件下的信道容量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编码的极限。针对不同的编码对信道的频谱效率进行了分析,从信息论的角度验证了对空间光CDMA系统进行多自由度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N929.533
|
|
|
|
1 |
林佩,胡渝,周秀丽,谭庆贵;BCH码对自由空间OCDMA系统性能的改善[J];半导体光电;2005年02期 |
2 |
王亚峰,万生鹏,胡渝;无线光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编码技术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3 |
万生鹏,王亚峰,李晓平,胡渝;空间无线光CDMA网络的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4 |
万生鹏,胡渝;频域跳频/时间扩频混合光CDMA编码及其编解码器结构[J];电子学报;2001年07期 |
5 |
吉建华,范戈;光码分多址(OCDMA)通信系统中的地址码[J];光通信技术;2002年01期 |
6 |
谭庆贵,胡渝;空间光CDMA系统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4年06期 |
7 |
董海峰,马志钢,吴迪,杨淑雯;多维码OCDMA通信系统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03年04期 |
8 |
董海峰;OCDMA通信技术及其新发展[J];光子技术;2003年01期 |
9 |
张海滨,宋文涛,黄培中,罗汉文,李荣玉;多用户检测技术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0 |
郭宏文;光CDMA的编码原理及实现方法[J];邮电设计技术;2001年04期 |
|
|
|
|
|
1 |
周秀丽,谭庆贵,胡渝;基于R-S码的二维OCDMA系统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2 |
万生鹏,王亚峰,李晓平,胡渝;空间无线光CDMA网络的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3 |
万生鹏,胡渝;频域跳频/时间扩频混合光CDMA编码及其编解码器结构[J];电子学报;2001年07期 |
4 |
张海滨,黄培中,宋文涛;实现光码分多址系统的关键技术[J];光通信技术;1999年04期 |
5 |
周秀丽,胡渝,谭庆贵;MPC/OOC二维地址码的构造及性能分析[J];光通信研究;2005年01期 |
6 |
李柏阳,江晓清,唐衍哲,杨建义,王明华,李铁,吴亚明,王跃林;基于绝缘体上的硅材料的全内反射型阵列波导光栅器件的设计[J];光学学报;2002年09期 |
7 |
郑国兴,杜春雷;阵列波导光栅设计原理及优化[J];光子学报;2002年01期 |
8 |
李传起,孙小菡,张明德,丁东;基于2D-OOC的OCDMA系统的地址码结构研究[J];光子学报;2003年01期 |
9 |
向劲松;胡渝;;对准误差对前置光放大卫星激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6年02期 |
10 |
张海滨,宋文涛,黄培中,罗汉文,李荣玉;多用户检测技术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