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车载光学仪器原位检测及衍射光学元件应用研究

翟旭华  
【摘要】: 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保障任务越来越繁重,维修检测难度越来越大,其技术系统也越来越复杂,故障率和战损率大大增加。面对这些高科技武器系统,传统的凭修理专家的感觉和经验来判断其作战性能指标的方法早已失效,而过去简单的故障检测设备也存在着检测精度低、检测项目单一、测试手段落后等问题,有的甚至根本无法对装备的一些关键战技指标进行测试。因此,设计和研制一套体积小,功能全,适于不同项目、对被检对象进行原位检测的综合性不解体检测设备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然而,采用传统光学设计思想设计出的检测系统体积大,结构复杂,无法满足随车原位检测的需求。由于二元光学元件具有高衍射效率、特殊的光学变换功能等独特的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光传感器、光通信、光计算、光盘读写、激光应用系统等许多领域,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衍射光学理论成功地应用到光学系统设计中,实现了高精度检测的要求。 本文根据衍射透镜特点首先进行了单色像差校正和复消色差校正,采用折/衍混合式设计思想,设计研制出大孔径、复消色差平行光管。该系统设计结构紧凑,片数少,透射比更高,具有良好的消像差特性,为平行光管光学设计提供了基于衍射元件的全新思想。这种设计方案成像质量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开创性意义,实现了军用装备对轻、巧、小的设计要求。 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创新性设计思想,与传统光学设计系统从调制传递函数(MTF)、点列图、畸变曲线及像差曲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调制传递函数曲线上可以看出,长焦物镜光学系统传统镜头设计在501p/mm空间频率处,系统的平均MTF值约为0.43,而折射/衍射混合系统在501p/mm空间频率处,系统的平均MTF值约为0.5,高于传统设计方案;对于广角物镜光学系统,传统镜头设计在101p/mm空间频率处,系统的平均MTF值约为0.35,而折射/衍射混合系统在101p/mm空间频率处,系统的平均MTF值最约为0.89,接近于衍射极限。从点列图曲线中可以看出,长焦物镜光学系统传统镜头的最大点斑的均方根直径为80μm,折射/衍射混合系统最大点斑的均方根直径为38.8μm;广角物镜光学系统传统镜头的最大点斑的均方根直径为210μm,而折射/衍射混合系统最大点斑的均方根半径为40μm。分析畸变曲线时,长焦物镜光学系统传统设计时的畸变为0.6%,而折射/衍射混合系统的畸变为0.1%;广角物镜光学系统传统设计时的畸变为-4%,而折射/衍射混合系统的畸变为-2.5%。长焦物镜光学系统传统设计时的像差为0.054mm,而折射/衍射混合系统中像差仅有0.013mm;广角物镜光学系统传统设计时的像差为0.20mm,而折射/衍射混合系统中像差为0.05mm。可见,折/衍混合型光学系统设计的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传统光学系统设计。 本文还对磁吸式机械系统进行了设计。磁吸式机械系统将平行光管定位在被测车辆的相应位置上,满足光学测量调整的需求,保证了平行光管对多种车型的被测光学仪器进行准确、快速、可靠地测量。 本文提出了将衍射元件应用于大孔径平行光管,并给出了具体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公式,将衍射理论思想应用于长焦物镜设计,与传统长焦物镜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实现了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在成像光学系统设计中,提出了将DOE应用于广角物镜系统的研究,详细论述了具体的设计实例,推导出理论设计结果。 本文还对成像光学系统中CCD器件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引起CCD产生非线性的原因,给出了校正非线性问题的方法,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保证采用衍射光学技术设计的平行光管系统可用于作为检测军用光学仪器的标准设备,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质检中心采用焦距为1600mm,口径160mm,分辨率为8×10~(-3)mrad的标准平行光管对本文设计的平行光管进行了标定。标定结果表明,设计平行光管的实际焦距为500.40mm,角分辨率为1.72″。 本文还对平行光管调校误差、CCD测量误差和非测量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平行光管标定和系统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实装进行了光学仪器的各项指标不解体原位数字化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快速、准确测定装甲装备光学仪器的各项战技指标,首次实现了装甲装备光学仪器的综合性不解体原位检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常雷;周伟;张榕;;某型反坦克导弹控制系统原位检测的平行光管设计[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7期
2 马洁;曾宇;;基于1.06/1.54μm激光的离轴折反式平行光管物镜设计[J];红外技术;2010年02期
3 张凤鸣;JC-1型精密测角仪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工程;1991年02期
4 陈志凌;;用于畸变标定的大视场平行光管的研制[J];光学仪器;2010年01期
5 岳巾英;刘华;许文斌;王泰升;卢振武;;计算全息法测量长焦透镜面形和焦距[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9年06期
6 欧阳名钊;付跃刚;刘智颖;;长焦距复消色光学系统的设计[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洪涛;翟旭华;曲宙;;长焦物镜折衍混合式平行光管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姜洋;孙强;谷立山;刘英;李淳;王健;;折/衍混合自由曲面式头戴显示器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3期
9 曹玉文;;用两台平行光管检校水准仪的i角[J];航空制造技术;1981年03期
10 李以赫;;角检校仪的设计方案[J];测绘信息与工程;1984年02期
11 叶露,王肇勋;大口径长焦距平行光管主反射镜支撑与调整机构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5期
12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6期
13 廖知春;平行光管反射镜的支承结构[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3年01期
14 孙德彭;;水准仪i角的检定[J];计量技术;1992年01期
15 秦石乔,陈玉教,苏勇,黄勇,钟钦;高精度角度自动测量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9年11期
16 付跃刚,王志坚,李博;多光谱光学系统光学平行性的调校和检验方法探讨[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7 于剑;张国玉;;小视场红外探头标定用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8 袁旭沧;怎样使用象差自动校正程序进行光学设计[J];光学技术;1981年04期
19 丁元明;改善大平行光管物镜象质的主要措施[J];光学技术;1982年06期
20 王贞;;头盔显示器的光学设计方案[J];应用光学;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文莉;焦明印;;一种非制冷热像仪用大相对孔径混合红外光学物镜设计[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相海;刘庭欣;;直流大电流原位检测[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3 张涛;邹林儿;陈家璧;李湘宁;许陇云;;一种新型数字式摄影验光仪[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彭勇;胡晓阳;张卫;王鹏;刘盛龄;易亨瑜;;大口径平行光管光学设计和容差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汤冬玲;周新;李艳;郑芳;李从荣;鲁敏翔;;原位PCR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血红蛋白γmRNA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汤冬玲;周新;李艳;郑芳;李从荣;鲁敏翔;;应用原位PCR检测母体循环中胎儿血红蛋白γmRNA的表达1[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马世帮;杨红;杨照金;郭羽;康登魁;;基于Zernike多项式的大口径离轴抛物面平行光管定焦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周莉;皇甫炳炎;周太明;;T5荧光灯格栅灯具的光学设计[A];海峡两岸第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1998年
9 祁生元;;原位检测技术在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中的应用[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10 杨磊;;光学设计与LED照明产品的节能[A];海峡两岸第十五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旭华;车载光学仪器原位检测及衍射光学元件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岳巾英;复眼衍射望远镜系统的性能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王泰升;修正折/衍混合系统像质分析模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赵烈烽;高分辨环带成像系统特性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刘琳;中波红外大相对孔径非制冷热像仪光学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立武;CE-1成像光谱仪工程化光学技术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7 刘英;基于HDE的MWIR/LWIR双波段成像光谱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8 陆巍;投影显示照明光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张学典;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莫绪涛;大景深光学成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姝;静态测角场用平行光管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董辉;多层衍射光学元件应用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孙伟;二元光学元件应用于超光谱成像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白玉琢;光学变焦透镜系统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5 吴海清;眼镜式微显示器光学系统设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欧阳名钊;透射式高精度星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亮;基于离轴型CGH的非球面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豪成;新型主动式宽光谱共焦微光夜视系统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江恒;激光羽烟透过率测试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蒋克丽;单、双基地激光雷达光学接收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 张宗平;浅谈自制彩投的光学设计[N];电子报;2001年
2 ;汽车LED光源应用与设计[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3 扬土;WIFI时尚卡片机[N];中国摄影报;2006年
4 罗清岳;照亮未来 LED在汽车上的应用[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5 王平;创新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技术应用引领先进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一个平台的梦想——奥林巴斯E-1[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梁红兵;LED路灯大规模商用需解决技术成本标准三大难题[N];中国电子报;2008年
8 本报通讯员 暴青雨;用理想标定人生坐标[N];光明日报;2005年
9 林木森;鱼眼镜头切忌滥用[N];中国摄影报;2005年
10 曹其玮 DigiTimes;中功率配合光学设计LED背光源极佳解决方案[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