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悸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挟淤证的临床研究
【摘要】: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作为冠心病并发症出现。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或心肌再灌注后出现的室性早搏,常演变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危急人的生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危害性。目前西医除对因治疗外,最主要及用Ic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几乎无一例外的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一直存在争议,中医药在治疗室性早博(VPC)方面有独特优势,不仅疗效稳定,而且毒副作用小,故很有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为进一步探究此类病人发病机理,筛选有效治疗方法及方药,开展了此项课题研究。本文在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主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是指由于脏腑机能紊乱导致的气血阴阳亏虚(其中以气血不足为主证),标实是指由于本虚所致的气血津液运化失调而出现的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塞心脉,本虚、标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理改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则进一步从神经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角度揭示该病发病机制。据此在李春华教授指导下制定益气养阴活血,镇悸安神之法,运用其经验方镇悸汤。共收治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应用镇悸汤。试验结果表明,镇悸汤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室早总疗效上镇悸汤不低于参松养心胶囊且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证明该方治疗冠心病室早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