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
【摘要】:从认知语言学这一视角研究政治隐喻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属于交叉学科研究范畴,从传统隐喻研究来看,由于隐喻研究的核心在于隐喻认知理论的探讨,因而该选题的研究视角与学术界以往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事实上,隐喻研究在不同的视角下会呈现出多层次的价值意义。从把语言学﹑政治学和传播学等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对隐喻在政治新闻语篇中的功能的关注出发来历时分析隐喻的不同类型,特点以及功能可以发现,考察政治隐喻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情况的流变对于人们深入剖析当时国家、政府的意识形态及当时的社会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本论文就《人民日报(1953~2012)》60年期间的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这一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尝试性研究。该研究大致与三个方面相关:⑴《人民日报(1953~2012)》60年期间的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的界定和概念隐喻的不同类型;⑵《人民日报(1953~2012)》60年期间的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的应用理据﹑特点与其功能;⑶集中阐述了社论中的概念隐喻的特点与其功能形成的原因。
对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分析系该选题研究的焦点。这一意图在于突出隐喻在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代表的政治语篇中的重要语用作用。该研究的意向是受下面两个因素的启发而产生的:一方面,先前有关政治语篇隐喻研究方面的不足,也就是说研究重点大多忽略了隐喻的语言特征和隐喻在不同时期政治语篇中运用类型的差异分析;另一方面,特别针对政治语篇概念隐喻框架下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过程﹑政治现实的影响力均缺乏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因此,该选题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源于上述因素,即在对不同时期的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的形成特点与功能考察的基础上,对以往在这方面研究的缺欠进行补足。
根据以上研究背景和事实,该选题研究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1)人民日报社论中有哪些类型的隐喻?
(2)不同时期社论中的隐喻有何特点?
(3)隐喻在社论文体中有何功能?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对三个研究假设:
(1)该选题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统计并筛选出某些特定的隐喻类型,并对这些特定的隐喻类型进行分析。分析这些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映射过程的表征方式。与此同时,凭借隐喻关键词,结合社论中的实例和人们的认知经验对这些概念隐喻进行定性考察,找出如建筑和经济建设等不同类型的隐喻。
(2)不同时期社论中的隐喻可以通过认知过程得以解读,考察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是否经常出现或者逐渐消失。该选题研究表明,就不同时期社论中的隐喻而言,大多数隐喻都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能反应社会现实。这些隐喻的特点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隐喻在社论文体中具有对社会现实的渗透、建构、桥梁、推理和分类等功能。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1)确认社论文体中有哪些类型的概念隐喻;(2)考察不同时期社论中的隐喻有何特点;(3)依照费尔克劳(Fairclough)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和莱考夫(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历时分析形成这些隐喻特点的原因;读者对政治新闻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的敏感程度并启发读者透过隐喻实现对政治新闻语篇更深一层的认识。(4)根据对社论文体中的隐喻进行定性、定量、历时的分析和考察,详细剖析隐喻在社论文体中的功能。
该选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结合福柯的话语理论,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结合社会学、新闻学以及传播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探讨,提出了研究社论文体中概念隐喻的模式并解释社论中的概念隐喻﹑社论中概念隐喻的应用理据﹑特点与其功能,并根据这一模式,以《人民日报(1953~2012)》60年期间的元旦社论为研究对象,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此间的元旦社论中出现的隐喻话语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该选题分析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趋势及中外隐喻研究的差异;概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理论背景,并对上述文献研究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述。该选题研究对隐喻理论,对福柯的话语理论和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内容以及费尔克劳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评介。该选题研究在包括语料的搜集和语料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结合与历时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人工统计,挑选出十余种隐喻类型作为分析对象。以及对不同时期的国情、社会语境和与其密切相关的政治隐喻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作了详细探讨,其目的在于归纳出不同历史时期隐喻的特点及其产生的语用意义。
该选题在其贡献和创新之外,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该选题提出了对未来在该领域研究的设想。相关研究结论具体如下:
社论文体中的隐喻对理解社会的历史、现实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论,作为大众媒体的形式之一,拥有调整和控制话语的权利,政治隐喻的使用正是社论文体中隐喻功能的体现,它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的发展和坚定人们的政治信仰与看法。此外,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式也对政治隐喻的不同表达类型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政治隐喻的运用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国家的发展形式相辅相成的;社论的受众与不同时期的社论决定了隐喻运用会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与特点;不同时期社论中的隐喻运用能够进一步表达出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思想,使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保持一致,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激励民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