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在土地利用活动或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会形成连续或很多点源小面积内排放等形式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的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物逐渐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形成的废弃物、农业生产活动的废弃物,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各种污染物逐渐进入河流水体,使得面源污染加剧。伊通河是第二松花江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8840km2,流域水质较差。近年来随着水土流失的发展,种植业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的增加,农田退水汇入伊通河,流域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本论文采用排泄系数估算法、SCS模型和排污系数法估算了2007年伊通河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农村径流源以及农村生活源的COD和氨氮产生量和入河量。结果表明,伊通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COD和氨氮产生量所占比例最大的为农村生活源,分别占总产生量的51.77%和64.35%;其次为农村径流源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流域内农业面源和氨氮入河量表现为农村径流源最大,其次为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段统计结果表明,COD和氨氮产生量和入河量最大的区段为四化拦河闸-河口段。
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从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实施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措施和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通过研究,揭示了伊通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污染减排技术及防治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92
|
|
|
|
1 |
胡艳,张红举;非点源污染计算与控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2 |
陈传琳;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J];安徽农业;2004年06期 |
3 |
陈文英,毛致伟,沈万斌,孙述海;农业非点源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
4 |
鲍全盛,王华东;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望[J];地理科学;1996年01期 |
5 |
彭奎,朱波;试论农业养分的非点源污染与管理[J];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
6 |
张从;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及其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1年04期 |
7 |
陈友媛,惠二青,金春姬,邱汉学,吴德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水文估算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
8 |
陈利顶,傅伯杰;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J];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
9 |
胡雪涛,陈吉宁,张天柱;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10 |
周俊玲;;发达国家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对策与启示[J];中国牧业通讯;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