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对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率造成影响的行为。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行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一直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严重破坏了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而且也妨碍学生自身及他人的正常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的今天,提高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提升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很少关注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内容,并缺乏实证性研究。
针对研究现状,本研究在对研究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后,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本研究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划分;深入探讨小学生问题行为对学生自身及对课堂教学质效的危害。其次,本研究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分析了原因。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类型较为集中;教师对自己和学生表现的评价存在差异;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方法较为单一。最后,针对小学课堂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我们认为应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应该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