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激情
【摘要】:作为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个体生存论转向。这种转向的意义犹如苏格拉底将哲学的重心转移到人自身一般,克尔凯郭尔将哲学的重心从普遍性转移到个体性,通过对个体生存激情的关注揭露了传统理性哲学中个体性的缺失,揭示了体系化哲学的普遍性与严格性要求之中忽略个体生存的事实。克尔凯郭尔终其一生的写作目的在于寻找使个体生命真正得到关切的方式。克尔凯郭尔最为人熟悉的观点是对三种生存境界的概括,即伦理、美学与信仰,本文根据此观点,并以其作品文本为依据,来挖掘他的思想中哲学、伦理与信仰三者之间的关系。传统西方哲学中个体关注的缺失造成了哲学的“疾病”,其发展为普遍蔓延的社会状态即表现为一种特定时代里生存的焦虑、生存意义的迷茫与社群化的基督教,这是本文论证的基本前提。对于哲学、伦理与信仰的三者关系,首先可以从伦理的视角出发,伦理包含两种理解方式,其一为哲学意义上伦理学,其二是作为一种生存境界的实践伦理,前者与哲学相关,后者与信仰相关。伦理与哲学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哲学化的伦理,即在普遍性与严格性要求之下的体系化的伦理学。因此当生存的个体性与伦理的普遍性遭遇时必然产生无可调和的矛盾。哲学化的伦理是克尔凯郭尔所明确反对的;伦理与信仰的关系体现在对生存境界的选择中,作为一种生存境界意义上的伦理,伦理具有主观生存的个体实践性。伦理在两个层面上的含义都可以反映在苏格拉底身上,作为克尔凯郭尔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苏格拉底身上所展现出的伦理的个体实践精神深为克尔凯郭尔所崇拜,这种极富实践精神的伦理生活是一种生存境界,其在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是一种与美学、信仰构成的非此即彼的选择,并且对于其个人而言,信仰的生活是他所追求的,信仰境界与伦理境界的关系并不是同一个平面中的矛盾关系,而是处于不同平面中的超越关系,显然对于克尔凯郭尔而言信仰的境界超越其余二者。而由苏格拉底所开出的伦理的概念化路径则是克尔凯郭尔所要“审判”的,正是由于伦理学的普遍性与严格性造成了其中缺乏对个体生存的关注。哲学与信仰的关系体现为传统哲学对信仰的影响,即信仰的抽象思辨性、上帝的普遍性与基督教的社群性。哲学与真理相关,我们首先要明确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真理的确切含义,进而通过将真理归于主观性,从而达到哲学的主观生存论转向。只有将哲学的重心转向个体的生存,从对普遍性的关注转移到特殊的“不可通约性”的关注,才能使信仰摆脱传统哲学所带来的弊病,从而回归个体的信仰自身,进而使基督徒进入到与上帝的私人关系之中。生存与思想的一体性是一切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中心问题,也是一切对克尔凯郭尔哲学宗教思想进行讨论时都不能忘却的一个核心。信仰是生存关怀,不是知识的探索,信仰是内化于自身的激情,而不是外在于自身的知识对象。无论哲学与信仰,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的个体的生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