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双等位基因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
【摘要】:本文回顾了一个两分暴露因子的归因危险度的定义,两个两分暴露因子的归
因危险度的定义,两个暴露因子的协同作用,平行作用的定义和每种交互作用量
的估计方法;回顾了无交互作用时的可加模型和相乘模型,给出了模型成立的充
要条件,模型成立时协同作用和平行作用的关系.
本文采用的是case-only方法,只关心暴露下的群体,即具有纯合突变型致病
等位基因的群体.对两个双等位基因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细分类(共20
类);给出了联合外显率的定义,危险度的定义,各类的类指示器矩阵,计算出各类
的指示变量和概率-归因危险度,并给出了归因危险度的中10个参数的估计方
法.引入了三种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平行作用和混合作用.定义了无
可加交互作用的四个可加模型;定义了无相乘交互作用的两种相乘模型,一种从
发病的角度定义,共四个,另一种从没生病(健康)的角度定义,共四个.给出了
统计学交互作用和生物学交互作用之间的关系;通过联合外显率和归因危险度之
间的联系,给出可加模型和两种相乘模型与协同作用,平行作用和混合作用的关
系.
可加模型共有四个,
π11-π10-π01+π00=0,π12-π02-π10+π00=0,
π21-π01-π20+π00=0,π22-π20-π02+π00=0,
当上述四个可加模型同时成立时,这两个位点之间存在统计学可加交互作用,但
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生物学交互作用;但是当上述四个可加模型有一个不成立或多
个同时不成立时,则这两个位点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可加交互作用,必然存在生物
学交互作用.
流行病学关心相乘模型,本文共得到八个相乘模型.
|
|
|
|
1 |
吴峰;熊俊芬;;蜈蚣草中砷与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的交互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8期 |
2 |
杨锦忠,郝建平;复合污染系统中交互作用分类方法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年04期 |
3 |
陈雪平;张应山;;交互作用的两类定义及其关系推导[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年04期 |
4 |
熊礼明;;磷锌交互作用研究简况[J];土壤学进展;1989年05期 |
5 |
高辉;胡良平;郭晋;;如何正确处理无法考察交互作用的三因素或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年05期 |
6 |
王玉枝;邢春峰;常广平;;分析交互作用方法的应用与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7 |
杨志敏,郑绍建,胡霭堂;植物体内磷与重金属元素锌、镉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年04期 |
8 |
何忠俊,华珞,白玲玉,韦东普,陈世宝;土壤-植物系统中氮锌交互作用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1年02期 |
9 |
艾伦弘;汪模辉;李鉴伦;曾江萍;;镉及镉锌交互作用的植物效应[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12期 |
10 |
马海南;陈雪平;;直积表中的纯净两因子交互作用[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2013年03期 |
11 |
谢忠雷;孙文田;陈卓;尹波;汪精华;;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3期 |
12 |
刘勇;;植物钾与钠素营养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09年29期 |
13 |
范伟;章光新;李然然;;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
14 |
陈静峰;翁焕新;孙向卫;;磷、铁营养盐的交互作用对隐藻(Cryptomonassp.)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
15 |
陈静峰;翁焕新;孙向卫;;磷、铁营养盐的协同交互作用对赤潮隐藻(Crytomonas sp.)生长增殖的影响[J];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6 |
辛玉玲;袁晓蕾;杨轶珣;;Cr~(6+)和As~(5+)及其交互作用对黑麦生长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9年30期 |
17 |
杨心兵;植物体产生的交互作用剂[J];植物杂志;2000年01期 |
18 |
韩春琏,曹家林,胡大明,魏荣平;关于数量化I方法的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计算[J];生物数学学报;2000年04期 |
19 |
吴涛;伍钧;许杰;吴兴杰;;Cu·Pb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累积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
20 |
赵胜利;张润楚;;包含纯净两因子交互作用的分辨率为Ⅳ的2~(n-(n-k))设计的某些结果(英文)[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