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Tm核的高自旋态实验研究
【摘要】:在质量数为 150 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单粒子性和集体性的竞争。核子数增加或减少一两个都会引起原子核结构很大的变化。~(156)Tm 是远离双幻数的稀土区核,目前为止对 ~(156)Tm 核的研究工作比较少,已有的能级结构信息也很少。在中子数 N≥88 时原子核显示了集体性,而在中子数 N≤86 时,则表现出了单粒子结构的特征。当中子数为87 时,则既有单粒子性又有集体性。因而对 ~(156)Tm 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模型之间的过渡情况。同时,~(156)Tm的研究对其同位素和同中子素的系统性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实验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 串列加速器上完成的。用 ~(142)(~(19)F,5n)~(156)Tm反应布居了 ~(156)Tm 的高自旋态。靶是厚度为 2.2mg/cm2的自支撑靶。探测系统由 13 台HPGe-BGO 反康谱仪组成。在能量从 110 到 125 MeV 之间,测量了激发函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束流能量为 122.5 MeV,束流强度为 15nA,测量了 γ-γ符合。在 100h 的束流时间内共积累了 1.7×10~8 个两重及两重以上的符合事件。离线建立了两个矩阵:一个是对称型的 Eγ-Eγ矩阵;另一个是分别以±45°和±90°位置的探测器为横轴和纵轴的非对称型矩阵,由此矩阵提取 DCO 值。对~(156) Tm 已知 γ 跃迁开窗,共辨认出 30 多条 γ 跃迁属于~(156)Tm 核。并建立了新的能级纲图。
本文介绍了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一般概况以及其物理解释的基本理论,然后介绍了在束 γ 核谱学及其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 ~(156)Tm 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
|
|
|
1 |
王昱应;;核素分类单位区的对称与递变[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2 |
丁斌刚;张大立;鲁定辉;;一种计算原子核能隙Δ的新方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1年03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宋立涛;周小红;张玉虎;郭应祥;孙志宇;M.Oshima;T.Toh;A.Osa;M.Koizumi;J.Katakura;Y.Hatsukawa;M.Matsuda;M.Sugawara;G.de Angelis;N.Marginean;A.Gadea;D.R.Napoli;M.Axiotis;C.Rusu;T.Martinez;;~(179,183)Au核1/2[660]转动带结构研究[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二)[C];2004年 |
2 |
宋立涛;周小红;张玉虎;郭应祥;孙志宇;;~(179,183)Au核1/2[660]转动带结构研究[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一)[C];2004年 |
3 |
宋立涛;周小红;张玉虎;郭应祥;孙志宇;;~(179,183)Au核1/2[660]转动带结构研究[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刘颖;李明非;竺礼华;王治民;吴晓光;崔兴柱;贺创业;张振龙;孟锐;马瑞刚;李广生;温书贤;杨春祥;霍俊德;;~(156)Tm核的高自旋态实验研究[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一)[C];2004年 |
5 |
刘颖;李明非;竺礼华;王治民;吴晓光;崔兴柱;贺创业;张振龙;孟锐;马瑞刚;李广生;温书贤;杨春祥;霍俊德;;~(156)Tm核的高自旋态实验研究[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崔兴柱;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温书贤;王治民;贺创业;张振龙;孟锐;马瑞刚;骆鹏;郑勇;霍俊德;M.M.Ndontchueng;;~(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结构[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一)[C];2004年 |
7 |
崔兴柱;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温书贤;王治民;贺创业;张振龙;孟锐;马瑞刚;骆鹏;郑勇;霍俊德;M.M.Ndontchueng;;~(90)Nb和~(91)Nb的高自旋态结构[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8 |
崔兴柱;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温书贤;王治民;贺创业;张振龙;孟锐;马瑞刚;骆鹏;郑勇;霍俊德;M.M.Ndontchueng;;奇奇核~(90)Nb的高自旋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上)[C];2004年 |
9 |
童红;石筑一;;偶~(64-68)Ge同位素的对相变及其演化[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二)[C];2004年 |
10 |
杨东;陆景彬;刘运祚;王烈林;马克岩;马英君;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奇奇核~(124)Cs的高自旋态实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