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的本质研究
【摘要】:发端并繁荣于西方的自尊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并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缺乏对自尊内在本性的反思,自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本土文化和人们的现实生活,致使自尊的研究过程及成果仍然外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没有完整地呈现出自尊对于人生命本质和生活状态的核心作用,更没有建立通过自尊意识的成熟改变人生命质量的现实途径。因此,本文力图采用求“根”问“质”的独特视角,从人的生命性出发来理解自尊的内在规定性及自尊对于人究竟具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把自尊的本质界说为“人通过对象而实现的自我保护的精神欲求”。为了进一步诠释自尊的这一本质,通过自尊的涵义、起源与发展、关系与特性、功能与类型、内容与形式、内因与外因、种族与文化、教育与生成的探究,来回答自尊这种精神欲求的含义包括那些;它是怎样产生的,要经历怎样的变化;与自我的关系怎样,由于这种关系而呈现出怎样的特性;人与人的这种精神欲求有什么不同,对于个体的存在与发展有什么功能;作为一种精神欲求,通过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出现在现实生活世界:制约和影响这种精神欲求的因素有哪些;事实上人是如何实现这种精神欲求的;最后我们知道了这种精神欲求的特性、对人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将这种自觉了的精神欲求现实化,教育作为人传承生命特殊的文明形式该如何促进个体实现自我保护的精神欲求?这些问题。通过反思自尊的一般性涵义和本质,明确自尊对于人的生命及现实生活的意义,形成真实自尊的教育自觉。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关注个体存在与发展的现实动力,实现个体获得生活状态和谐、生命质量提升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