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版画的当代发展与教育改革中的问题
【摘要】:中国学院版画在经历了世纪末社会对功能主义的“版画热”的迅速冷却和边缘化降温后,在冷落和沉寂中进行理性的反思,以精纯化、多元化的个体艺术语言和观念探索独立支撑着中国版画的现代化转型历史进程。新世纪,在复杂多元、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学院版画作为当代版画艺术研究和创作的主体,如何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继承自身发展传统上辉煌的“新兴木刻”时期的优良精神财富?怎样在摆脱了政治附庸化、群体地域风情面貌下的个人失语后及在自律地进行了版种的整体完善及主体语言的深入探索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完善自身理论研究方向的薄弱,通过对当代版画的概念范畴加以开放性的阐释改变版画研究比较封闭的研究状态和范围?如何通过当代化的学科建设推动新时代的学院版画家和青年学生自觉主动地,准确的运用自己独特的理性人文思考和个性视觉语言符号,积极参与到当代人们共同关心、共同面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对话中来,改变版画比较冷落和边缘化的存在状态,恢复先驱版画在社会人文领域的艺术锐气和学术价值上的文化张力,对当代学院版画是一大挑战,也是学院版画以“走出学院”为最终目的的体现。
当代学院版画艺术教育作为当代学院版画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首先应该在理论层面上对近些年来新出现的学术性、试验性和边缘化的学院版画艺术探索予以准确的分析和定位,对其中崭新的题材选择、表达语言及精神指向置于当代大的人文艺术环境的变换进程中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和动态的理解概括,从而使当代版画教学能够即承继好传统优秀教学经验,又能以开放的态度吸收接纳国内外当代优良的版画研究成果和多维的教学资源,进而以更加具有文化针对性和学术自觉性的心态进行在教学体制、教学目的、课程教材等各方面当代化的变革。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