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口语测试设计研究
【摘要】:
口语测试是主观性语言测试最为典型的代表,它能最为直接地反映一个人外语基本水平的高低,也对教学有很强的反拨作用。然而,测试界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考试明显占有优势,而主观考试如口语测试处于劣势。目前,我国高中学校只有上海、广东等少数发达省市处于试验阶段,绝大多数地方口试还是一片空白。
本文旨在探讨以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测试理论为指导的高中英语口语测试的设计。针对命题、评分和实施等问题,探索设计出一种适合各类高中学校普遍推行的既有效又可行的口试方案,列入学期或学年的考试项目,弥补高中口试的空白,以期使之与大规模举行的中考、高考口试、大学口试相匹配,形成系列,解决大中小学英语口试要求互不衔接的问题,并且使口试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反拨作用,促进新课标的“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的实现。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使用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立足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力求使口语测试方案符合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引导教学向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方面发展。
论文首先对语言测试及其发展作了历史回顾,重点谈了口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口试特点和口试组织形式。
接下来论文介绍了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精髓:一个途径,两个评价,两个过程,四个任务,五个方面和九个等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总体目标;高中阶段语言技能中对“说”的技能的六——九级的目标描述;评价体系及对高中阶段口试操作形式、评分方法与标准要求。
在高中口试设计方案一章中谈论了口语测试命题、评分和考官培训和考务管理各方面。文章从讨论测试的目的性质和测试对象及其特点入手,提出测试内容范围要体现高中阶段课程特点,依据课标对“说”的技能要求以及“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在试题内容的选材、话题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社会体验以及发展需求,着重考查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形式采用直接面试,包括单人面试和小组面试,以便更好地考查交际能力。关于测试的题型,考虑到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不同的测试对象,提出了在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题型。参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了分解评分和整体评分相结合的评分方式,制定出评分标准,设计出评分卡;最后指出拥有一批合格的考官是大规模口语测试得以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因此最后较详细地介绍了考官培训、考务管理工作。
在全面讨论口语测试的设计之后,作者还给出了测试的实际操作范例。文章对测试目标的确定、试卷的编制、测试对象的选择、测试的准备、测试的操作规程及测试的全过程都有比较完整的介绍。并且对这次测试实验进行了结果统计、效度和信度分析、相关分析、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测试分析。
|
|
|
|
1 |
王远;;《音乐课程标准》与高师音乐教改[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
2 |
廖声林;;英语课标下的词汇教学指要[J];考试周刊;2011年34期 |
3 |
徐晔;明确任务 更新理念 改进教法 提高素养——准确把握《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J];山西教育;2002年06期 |
4 |
王珠江;如何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体育师友;2002年05期 |
5 |
余万斌,吴兰辉;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1期 |
6 |
王新卫;学习新课程标准 尝试新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2004年17期 |
7 |
许德顺,刘永光;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年05期 |
8 |
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9 |
刘清岳;职业学校如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体育师友;2004年05期 |
10 |
王利,王彬,孙云樵,魏国旗,唐丽,苏玉东;吉林省西北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1 |
辛广勤,丁立斌;课程标准与阅读能力:问题与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12 |
宋亚炳;湛江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5年04期 |
13 |
邓苏,张晓;数量方法应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14 |
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15 |
邓德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两大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8期 |
16 |
;研究员之窗[J];音乐天地;2005年09期 |
17 |
周树江;;《英语课程标准》与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形成[J];文教资料;2005年34期 |
18 |
邓道宣;;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外活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年06期 |
19 |
王立非;;我国英语写作实证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外语;2005年01期 |
20 |
李鸣;;全国第三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教学观摩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