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_(60)及(5,5)椅式单壁碳纳米管内嵌有机小分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金莲姬  
【摘要】: Kroto等人在1985年首次发现了C_(60)分子,Kraetschmer等人在1990年实现了其宏观量生产。1991年S.Iijima等人发现了碳纳米管。从此,富勒烯和碳纳米管所具有的独特结构与性质将人们带入崭新的材料科学领域,也充分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注意。1991年,第一个富勒烯包合物La@C_(82)制备成功后,不仅掀起了富勒烯包合物的研究热潮,而且纳米微孔材料的中空管特性也使得人们想象在微孔介质中吸附存储氢气、天然气以及其他一些有机小分子气体。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富勒烯有机小分子包合物(C_2H_2@C_60、C_2H_4@C_60和C_2H_6@C_60)和内包合有机小分子的碳纳米管复合物(C2H2@(5,5)SWNT、C_2H_4@(5,5)SWNT和C_2H_6@(5,5)SWNT)分别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有机小分子在碳笼的中心时包合物最稳定。在这种包合物中有机小分子是电子的受体,而碳笼则为电子的给体,这与金属富勒烯包合物恰恰相反。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和结合能分析都表明,这种包合物的形成过程为吸热过程。虽然碳笼和有机小分子之间存在着排斥作用,且这种排斥作用引起了碳笼的形变和有机小分子键长的缩短,但并没有破坏其笼状结构。这说明理论上C_(60)可以很好地存储C_2H_2, C_2H_4和C_2H_6等有机小分子在其笼里。但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互排斥作用,在实验合成时,如果将C_(60)换成直径大于9(?)的高碳笼或者采用化学开笼等特殊的合成方法会取得更佳效果。 2.中心掺杂物放在碳纳米管的管轴上的异构体相对于掺杂物垂直于管轴的异构体要稳定。结合能研究预测内嵌有机小分子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为吸热过程;前线分子轨道研究表明有机小分子的插入会使其HOMO-LUMO能隙变大;有机小分子的插入会引起碳纳米管直径的轻微加大,来减少碳管张力,其形变程度按C_2H_2、C_2H_4、C_2H_6的顺序依次增大;外围碳纳米管的存在会使内嵌小分子的C-C、C-H键长受到轻微压缩,对键长的压缩程度也按内嵌的分子为C_2H_2、C_2H_4、C_2H_6的顺序依次增大;电荷分析结果表明极微量电荷会从碳管转移到内嵌的有机小分子,且其电荷转移量按内嵌的分子为C_2H_2、C_2H_4、C_2H_6的顺序依次增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建中;朱雷;宋捷;李郁芬;黄丰;黄荣彬;郑兰荪;;碳纳米管激光等离子体的质谱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4年01期
2 孙成涛;王一波;;C_(60)与碱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吕彦杰;纳米技术——伟大事物的开端[J];国际化工信息;2002年02期
4 张聪杰,曹泽星,林成德,张乾二;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稳定性与形成机理的图形理论定性研究[J];中国科学B辑;2003年05期
5 高鹭远;碳纳米豆荚的电子状态与电子特性——有关碳纳米管内嵌富勒烯的一些量子化学计算结果[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半月科技要闻[J];科技导报;2010年04期
7 杨全红;;“梦想照进现实”——从富勒烯、碳纳米管到石墨烯[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8 张小东,朱鹤孙,李前树;碳管C_(30+10K)分子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9 廖敬波;郭旭;赵纪军;;含缺陷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东来;翟玉春;;密度泛函理论和从头算方法对富勒烯分子静电势的比较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11 成会明;杨全红;智林杰;;[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12 贺叶露;王蜀霞;陈伟中;陈西浩;杜声玖;;表面态对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1年04期
13 赵朋;刘德胜;;硼掺杂带帽碳纳米管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质[J];科学通报;2010年31期
14 郭志新,李玉良,朱道本;富勒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1998年01期
15 潘立军;胡行;;碳纳米管和硼纳米管热膨胀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2期
16 陈伟中;王蜀霞;贺叶露;陈西浩;杜声玖;;测试环境对碳纳米管场发射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0年08期
17 张华;陈小华;张振华;邱明;;接枝羟基对有限长碳纳米管电子结构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18 徐磊;段林;陈威;;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归趋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19 张华;谭伟;张振华;陈小华;;氟掺杂对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0 王红敏;晋圣松;唐国强;韩菲菲;梁旦;徐学诚;;聚噻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J];化学学报;2007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陆玉峻;;富勒烯C_(60)与碳纳米管材料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崔树稳;朱如曾;闫红;;碳纳米管填充和润湿的密度泛函研究[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俊杰;李天保;王晓敏;刘旭光;许并社;;CVD法制备富勒烯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胡业旻;殷利民;曹威;李瑛;朱明原;白琴;;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氮掺杂碳纳米管[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5 常鹰飞;洪波;边江鱼;孙丽莉;王荣顺;;富勒烯C_(32)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孙瑞敏;赵辉;陈永;刘洋;赵海沨;;碳纳米管与环氧树脂共混工艺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世胜;喻万景;侯鹏翔;刘畅;成会明;罗艳红;孟庆波;吕伟;吴思达;杨全红;;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石墨烯纸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曼;白树林;张杨飞;贾治勇;;不锈钢纤维/碳纳米管填充尼龙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9 蔡少瑜;杨培强;孔继烈;;基于碳纳米管的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刘夏;杨庆生;;网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能[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玲;共轭碳材料与锂的相互作用及氢吸附的从头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丽娜;碳纳米管—双马来酰亚胺体系的摩擦磨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立华;电晕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梅蕾;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结构制备及其界面增强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朱幸福;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碳纳米管为模板的纳米管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伟;表面修饰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蒋辽川;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修饰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光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亓钧雷;碳纳米管、碳纳米片、石墨烯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场发射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姚胜红;碳纳米管/聚偏氟乙烯高介电纳米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控制与介电性能的关联[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韩占涛;表面活性剂悬浮碳纳米管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旭峰;碳纳米管基荧光探针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04年
2 宋开颜;单壁碳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及对称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3 金莲姬;C_(60)及(5,5)椅式单壁碳纳米管内嵌有机小分子结构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科敏;钛碳纳米管和内包金属富勒烯的DFT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勤;碳纳米管树状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丽娟;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炭黑/溶聚丁苯橡胶硫化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德盟;高分子水凝胶修饰碳纳米管神经元探针[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晓伟;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和场发射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晨;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10 秦瑞红;气体膨胀液体的热力学性质研究及其在碳纳米管功能化修饰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吸入碳纳米管可影响人体免疫力[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何德功;日研制出直径最小碳纳米管[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记者 吴辉;我国碳纳米管产业化突破“瓶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4 张巍巍;碳纳米管可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N];科技日报;2010年
5 黄绍平;碳纳米管实用的路还远吗?[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记者 谢昭萍 特约记者 肖萍;我国碳纳米管截短技术获得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7 记者 薛冬 通讯员 谭少容;我国率先实现碳纳米管产业化[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薛冬 通讯员 谭少容;碳纳米管身价何以远高于黄金[N];光明日报;2001年
9 黄中;碳纳米管及其应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10 冯卫东;数百米超长碳纳米管面世[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