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布野豌豆荚果和种子发育动态及种子适宜收获时间的确定
【摘要】:
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是中国北部的饲料作物。它是一种高品质的野生牧草,可以作为饲料、干草、青贮饲料。但由于广布野豌豆在种子收获时,存在裂荚现象,裂荚导致种子损失给种子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提早收获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种子损失,但会造成减产及降低种子品质,收获过晚会导致种子减产。很多农艺学的方法曾被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但是这些方法很难应用到生产中或在实际生产中这些方法不能有效的抑制裂荚。因此很多研究者为了减少种子损失注重种子适宜收获时间的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广布野豌豆荚果和种子的发育动态研究进而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时间,解决广布野豌豆在种子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实验地点位于中国松嫩草地生态研究站(北纬44°45′,东经123°45′);广布野豌豆2003年种植,于2005~2007年间进行田间和室内实验。于8月初——盛花期标记完全开放的花朵,标记的花朵每3 d取样一次直到盛花后第42 d。2005~2006年进行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和种子品质的测定;2006年收获的种子进行抗盐碱性测定;2005~2006年于种子成熟期,进行裂荚率及与裂荚相关的各项指标的测定;2007年进行种子的生理学指标及种子硬实率的测定。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取样时期广布野豌豆荚果和种子发育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指标,颜色和大小在种子失去绿色后(盛花后36~42 d)与其他取样时期明显不同;盛花后30~42 d种子干重和千粒重达到最大,盛花后36~42 d荚皮和种子含水量达到最小;标准发芽实验、抗衰老实验、抗冷实验结果显示盛花后33~42 d种子的发芽时间最短、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胚芽长及活力指数均达到最大值;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盛花后27~42 d种子的电导率值最小。
2.不同取样时期广布野豌豆种子的抗逆实验结果显示,盛花后33~42 d种子的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率、胚根长、活力指数显著大于其他取样时期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抗逆性以盛花后33~42 d种子的抗逆性为最佳;相同取样时期广布野豌豆种子的抗盐能力大于抗碱能力。
3.不同取样时期广布野豌豆种子硬实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盛花后36 d的种子开始出现硬实现象,此时种子形态学指标和生理学指标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时期种子的形态学指标和生理学指标,硬实率与种子的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阴干后的种子盛花后24 d开始出现硬实,硬实率与种子的含水量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4.不同取样时期广布野豌豆裂荚研究结果显示,一天当中,裂荚率从6:00~8:00及16:00~18:00为0,最大裂荚率发生在12:00~14:00。当阳光充足时,裂荚率与空气湿度和荚皮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和荚表面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阴天时裂荚率很小,与各因素间无相关关系。但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裂荚率与环境因素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广布野豌豆精确的种子适宜收获时间为盛花后36~42 d。一天当中广布野豌豆种子适宜收获时间,阳光充足时为6:00~8:00及16:00~18:00,当阴天时全天都可以收获种子。
荚果和种子颜色及大小是种子收获快速、准确的指标。荚皮和种子含水量相对干重和千粒重是比较精确的指标;品质及抗逆性测定实验中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速率、胚芽长、胚根长及活力指数等不能作为种子收获的适宜且精确的指标;电导率和积温不能作为种子收获适宜且精确的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S54
|
|
|
|
1 |
李清芳,辛天蓉,马成仓,王琳;pH值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2 |
周道玮,陆静梅,祝玲;草原火烧及温度处理对五种草原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6年01期 |
3 |
李鸿祥,韩建国,马春晖,毛培胜,戎郁萍;草木樨种子成熟过程中的活力特性及产量形成[J];草地学报;2000年04期 |
4 |
毛培胜,韩建国,吴喜才;收获时间对老芒麦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3年01期 |
5 |
余玲,王彦荣,郭正刚,毛玉林;8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
6 |
胡自治;人工草地在我国21世纪草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意义[J];草原与草坪;2000年01期 |
7 |
段碧华,尹伟伦,韩宝平,夏新莉,张鹏;模拟干旱胁迫下几种冷季型草坪草抗旱性比较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5年05期 |
8 |
吴素琴,张自和;影响苜蓿种子丰产的主要因子研究[J];草业科学;2004年01期 |
9 |
白春霞;韩建国;孙彦;秦歌菊;;多花木蓝和二色胡枝子种子硬实特性与活力关系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6年05期 |
10 |
石德成,盛艳敏,赵可夫;复杂盐碱生态条件的人工模拟及其对羊草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8年01期 |
|
|
|
|
|
1 |
王军伟;魏佑营;邱红;魏秉培;;盐胁迫对不同品种菠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2 |
孙学永,殷凤生,周应兵,杨华应;烟草不同成熟度及淋雨处理采收的果实对其种子活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3 |
李清芳,辛天蓉,马成仓,王琳;pH值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4 |
金兰;罗桂花;丁莉;陈志;;不同浓度GA_3对独一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
5 |
肖苏;张新全;马啸;张建波;易杨杰;黄林凯;;川渝地区野生鹅观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8期 |
6 |
习西成,刁西文;保护地黄瓜的形态诊断技术[J];北方园艺;1995年04期 |
7 |
王艳青,蒋湘宁,李悦,周晓阳,曾端香,周金池;盐胁迫对刺槐不同组织及细胞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8 |
韩建国,毛培胜,浦心春,李敏;草坪型高羊茅种子活力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年04期 |
9 |
易津,李青丰,田瑞华;赖草属牧草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调控[J];草地学报;1997年02期 |
10 |
毛培胜,韩建国,盛亦兵;不同收获期高羊茅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草地学报;1999年02期 |
|
|
|
|
|
1 |
李清芳,辛天蓉,马成仓,王琳;pH值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2 |
张建锋,李吉跃,邢尚军,郗金标,宋玉民;流苏和香椿种子在盐分胁迫下的发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陆海,张建秋,张玉玲,苟小军;一种优化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白刺盐碱胁迫表达相关基因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4 |
徐本美,白原生,梁飞凤,孙洁,刘宝莲,王海平;蓝花棘豆硬实种子特性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年04期 |
5 |
周道玮,陆静梅,祝玲;草原火烧及温度处理对五种草原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6年01期 |
6 |
白可喻,赵萌莉,卫智军,韩国栋,许志信;刈割对荒漠草原几种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6年02期 |
7 |
徐本美,冯桂强,白原生,孙洁,梁飞凤,刘宝莲,杨惠清;小冠花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6年02期 |
8 |
毛培胜,韩建国,宋锦峰,李鸿祥,倪小琴,王颖;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草地学报;1997年01期 |
9 |
王萍,周天;在NaCl胁迫下羊草幼苗生理反应及外源钙的缓解效应[J];草地学报;1998年01期 |
10 |
旭日,牛海山,宋炳煜;羊草的水分利用对策及其基于水分平衡的种群生长潜力[J];草地学报;1998年04期 |
|
|
|
|
|
1 |
韩建国;王赟文;高洪文;;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