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理论源于现实生活的推动。作为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热门话题,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兴起正是因为现实社会生活给我们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普遍的现代性背景下,公共领域在物质和政治的干预下逐渐从初期作为保护人的自由、支持现代性的积极意见领域转变为消极的约束、同化人的同一化领域,直接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因此,重建公共领域克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现代性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了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公共领域是现代性的一个规定性,它是一个以公众的个人独立自由为基础、以形成舆论和共识为形式、以追求公共性为内容、以捍卫社会正义和保护私人权利为目的的历史性社会交往和文化批判领域。它是以公众为主体,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以自由和公开的表达为保障的社会交往空间;它通过公共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批评和监督,以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维护公共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本文首先依理论内在的逻辑线索从整体上概括了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和阿伦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解析其内容、分析其异同,展现了公共领域理论各个时期发展演变的主流形态。其次,文章对公共领域与国家、市民社会、私人领域等近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明晰,对公共领域的概念特征进行了探讨,回溯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近代生成及其与社会结构变迁、人类文明演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文章深入到公共领域的内部对其主体、载体及核心因素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公共领域的重建进行了探讨,提出公共领域的哲学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