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辨识与控制
【摘要】:本文以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为对象,主要对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
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首先,全面的回顾了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与控制方法的发展历史
以及研究现状。
然后,详细分析了将模糊逻辑系统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的基本
思想和步骤,提出了模糊多模型辨识方法,该方法在现有算法的基础
上作了改进,采用模糊加权递推最小二乘法并行的同时辨识每条规则
的后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再次,讨论了非线性系统的数据拓扑同胚变换控制方法。该方法
具有良好的工程实际应用效果,但是缺乏充分的理论分析。本章对数
据变换后是否会改变原系统的动态特性这方面的问题尽可能的给出回
答,并对仿射非线性系统在简单的控制律作用下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以具体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硝酸氨中和过程为例,用本文
所提出的模糊多模型辨识方法对该过程进行建模,效果良好,同时用
数据变换方法对该过程实行了有效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O231.3
|
|
|
|
1 |
刘萍英,郑淑芬,周政英,赵辉;测井资料在压裂技术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4年05期 |
2 |
周拿云;杨兆中;;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3 |
王凤琴,高颖,赵军;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优化[J];燕山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4 |
杨苹;;基于聚焦式模糊聚类算法的数据挖掘故障诊断方法[J];动力工程;2006年04期 |
5 |
高新波,裴继红,谢维信;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加权指数m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0年04期 |
6 |
焦李成,杜海峰;人工免疫系统进展与展望[J];电子学报;2003年10期 |
7 |
范九伦,吴成茂;FCM算法中隶属度的新解释及其应用[J];电子学报;2004年02期 |
8 |
裴继红,范九伦,谢维信;聚类中心的初始化方法[J];电子科学学刊;1999年03期 |
9 |
谢克明,谢刚,郭红波,续欣莹;人工免疫系统及其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11期 |
10 |
陈伟杰;;项目管理在压裂工程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10期 |
|
|
|
|
|
1 |
王琳,马平;系统辨识方法综述[J];电力情报;2001年04期 |
2 |
张恩恕,毛玉英,韩志刚,汤兵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特征量的多层递阶长期预报模型——副高特征量长期预报(一)[J];高原气象;1984年02期 |
3 |
徐洪泽,张福恩,褚东升;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4 |
韩志刚,徐明新;无模型控制律的一般形式及其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
5 |
李茶玲,孙德保;遗传算法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7期 |
6 |
韩志刚,汤兵勇;参数预报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5年04期 |
7 |
张化光,陈来九;一种模糊模型辨识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2年06期 |
8 |
张平安,熊学健,李人厚;基于拟非线性模糊模型的复杂系统模糊辨识[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8年02期 |
9 |
姜波,汪秉文;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估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1期 |
10 |
王海清,宋执环,李平;采用正交小波网络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