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法处理三元驱采油废水及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摘要】:
大庆油田已经开展大规模三元(ASP,Alkali Surfactant Polymer)复合驱矿场试验和工业化应用。然而,其采油废水的处理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油田仍采用老三段工艺进行处理或以其做为膜滤前的预处理,但由于采油废水粘度大,pH值高,乳化严重等特点,常造成常规药剂投量大或失效,致使混凝效果差。由此产生如下后果:过滤段负荷加重,滤料易板结,反洗周期变短,滤后水达不到要求。因此,论文主要研究了混凝法对三元驱采油废水的处理,以强化其混凝工艺;并研究了化学药剂对沉淀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实现污水与污泥的同步处理。
通过混凝试验,对三氯化铁(FeCl_3)、聚硅铁锌(PSFZn)、聚硅铁(PSF)和聚合氯化铝(PAC)4种药剂进行了筛选。确定出最佳药剂为PSFZn,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因素对混凝的影响。结果表明:PSFZn的最佳pH值为5.0;最佳投量为200mg/L;温度对混凝影响不大,不必做升温或降温处理;最佳水力搅拌条件为:快搅速度200r/min,快搅时间1min,慢搅速度80r/min,慢搅时间15min;静态试验沉淀30min后,污染物的去除变化不大,动态试验时,建议适当延长沉淀时间;PSFZn在投药前需先加酸调节pH值,而不能将酸和PSFZn同时投加;PSFZn单独使用的效果好于与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效果。
根据确定的最佳参数,进行了静态验证试验,设计了混合絮凝沉淀装置,并进行了动态验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沉后水的浊度在6.2~16NTU之间,HPAM浓度在35.86~38.71mg/L之间,油含量15mg/L,可达中渗透层回注水油含量的要求。单从药剂成本考虑,处理1吨废水的药剂成本为2.423元,比大庆油田现在的药剂成本低1.447元,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
投加化学药剂调理污泥,并以污泥比阻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各药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药剂为分子量1200万的阴离子型HAPM;并初步分析了其对污泥调理的机理,认为其以吸附架桥作用为主,电中和作用较弱;通过试验确定出HPAM的最佳投量为20mg/L,最佳浓度为0.5‰,较佳的搅拌速度为150~180r/min,搅拌时间为120~150s,最佳抽滤压力为0.6~0.66MPa。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
|
|
|
1 |
陈金思,彭书传;造气废水混凝实验研究[J];安徽化工;2005年01期 |
2 |
王莉;;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3 |
石晓明;杨勇;杨汉新;郑伟斌;刘杰;;聚合硫酸铝铁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
4 |
毕凤琴;王勇;张旭昀;孙丽丽;汪洋;;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腐蚀与结垢特性及固体缓蚀阻垢剂研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
5 |
曹国凭;张耀宗;陈举烽;;气、液两相流水平管道中溶解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
6 |
杨艳玲;方克华;李星;许留柱;周伟宁;吴之丽;;三氯化铁混凝-气浮处理VAE乳液废水效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
7 |
张富韬,方少明,松全元;混凝-吸附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8 |
赵晓波,邹友琴,孔德馨,罗进洲;药剂与粉煤灰联合处理再生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
9 |
王羽生,马小凡,王雨亮,程海军,吕志勇;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3期 |
10 |
刘东方,丁耘,李江华;混凝剂处理染料及其中间体废水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2期 |
|
|
|
|
|
1 |
姜安玺,李德强,相会强,金东恩;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2期 |
2 |
王洪涛,周抚生,宫辉力;数值模拟在评价含油污水对地下水污染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3 |
赵裕蓉,王宁玲;生物法制蔗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4 |
任玉森;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综述[J];节能与环保;2003年07期 |
5 |
王利平,崔永亮,康文庆,云尚福;石英砂均质滤料过滤性能的试验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6 |
赵德明,史惠祥,汪大翚;Fe-C微电解法+H_2O_2组合工艺处理对氯硝基苯废水[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1期 |
7 |
张相如,庄源益,王旭,朱坦;膜法处理含油废水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1期 |
8 |
夏咏梅,方云;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9年01期 |
9 |
程继顺,徐洪君,陈忠喜;低渗透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年05期 |
10 |
廖广志,杨振宇,刘奕;三元复合驱中超低界面张力影响因素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1期 |
|
|
|
|
|
1 |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郑昕;[N];中国石油报;2006年 |
|
|
|
|
|
1 |
师荣梅;宁平;赵健蓉;杨月红;;粉煤灰和硅藻土对昆明污水厂污泥的脱水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年05期 |
2 |
郑立庆;崔红帅;黄瑞娟;王学锋;;新型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对污泥调理效果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
3 |
希莫;张永利;;不同混凝剂作用下的污泥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0年03期 |
4 |
封盛,相波,邵建颖,李义久,王峰;改性壳聚糖对处理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4期 |
5 |
成官文,吴志超,章非娟,周军,黄翔峰,黄友谊;沸石强化生物A/O工艺污泥脱水性能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5年08期 |
6 |
杨崇豪;张利伟;赵丽敏;;粉煤灰在水厂污泥处理和处置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8期 |
7 |
杨崇豪;袁孟云;张利伟;韩云中;;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比阻调理剂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8 |
张娜;尹华;秦华明;彭辉;叶锦韶;赵鑫鑫;何宝燕;;微生物絮凝剂的稳定性及其对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的絮凝脱水[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5期 |
9 |
何丽莉;;新型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钙的混凝应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0 |
赫春玲,张立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改进[J];化工环保;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