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空间的文化性研究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人类生活的空间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城市建设活动,很少顾及到城市空间所应传达出的文化信息。在信息化和生态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西方社会逐渐由地产导向转向文化导向的城市发展策略时,我国的城市建设依然遵循过时的模式前行。城市空间趋同而缺乏特色,呆板而缺乏归属,杂乱而缺乏秩序等诸多现象,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文化为视角展开对城市空间的探讨,引入文化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地理学,利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洞察城市空间的本质,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城市空间由物质空间、心理空间以及社会空间构成,即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城市空间的三大基本属性,其中社会属性起到关联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作用。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与城市空间社会属性具有同一所指。因此,城市空间的文化性是统一城市空间主客体的本质属性,根据文化差异性而分化的城市区域空间是研究城市空间文化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本文分别从文化差异性、文化开放性以及文化主题性三个方面展开对城市空间构成、秩序和特色的针对性研究。
文化差异性反映在空间客体的文化表征差异和空间主体的文化背景差异两个方面,城市人文区域则相应分化为形式区域和社会区域两种基本构成。城市物质空间由各种形式区域拼接镶嵌而成,社会区域分布则揭示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文中对形式区域和社会区域的分化原因及形成过程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文化的价值差异使得已经分化的人文区域不断的发生形态、内容和功能等多方面的演变,从而成为人文区域再塑造的重要原因。文化开放性具体表现为文化的扩散过程,通过对文化在线性空间中的纵延、区域空间中的拓展以及不同文化交互作用的现象研究,探讨城市空间的序列、层次和格局秩序的具体建构过程。指出依托于文化开放性的空间建构策略,是形成城市空间整体性和秩序性的有效途径。文化主题性是从地方文化、主体文化和产业文化中提炼而成的文化精髓,城市区域空间特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主题的空间表达。文中通过对文化主题特质、文化主题形象和文化主题氛围三个方面的论述,指出基于反映区域文化主题性的特色空间建构,需要充分挖掘文化主题特质,将其物化为具体形式素材,应用于城市区域空间的建构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出具有差异性、独特性、文化认同感与大众归属感的特色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