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超声图像的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研究
【摘要】:经皮穿刺手术因创伤小、疼痛轻、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尤其在活检、介入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非手术切除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由于超声具有实时性、无辐射、经济方便等特点,临床中多以超声图像来引导穿刺手术。但是,临床手动穿刺手术存在穿刺角度受限、准确性和稳定性不高、过于依赖医生经验等不足。因此,图像引导的机器人辅助穿刺手术技术成为近年来国际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在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对freehand三维超声引导的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系统构建、freehand超声图像三维重建、穿刺机器人运动规划及控制方法、穿刺机器人运动参数计算以及手术监控等内容。
面向临床超声引导的经皮穿刺手术,构建了freehand三维超声引导的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该系统主要由6-DOF穿刺机器人、freehand三维超声和电磁定位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穿刺机器人可根据系统规划的运动步骤和计算的运动参数逐步完成穿刺手术,克服了临床手动穿刺中的人手抖动问题,提高了穿刺手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Freehand三维超声系统用于建立病灶的三维几何模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规划,克服了二维超声的局限性,降低了对医生经验的依赖程度及人为因素对手术的影响程度。电磁定位系统取代临床中的穿刺引导架,不仅能解决穿刺引导架造成的穿刺角度受限问题,还实现了手术器械的空间定位和实时监控。
Freehand超声图像三维重建的关键技术包括探头标定、三维晶格中的体素灰度计算以及三维晶格的可视化。通过分析基于―N‖形模型探头标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N‖形模型和非迭代最小二乘解的探头标定方法。改进后的―N‖形标定模型可使非线性标定方程线性化,简化了标定方程求解的复杂度,避免了标定方程求解存在的局部收敛和迭代初值选择不当问题。在分析PNN算法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PNN-Maximum体素灰度算法。该算法节省了空缺体素的搜索时间,避免了插值运算引起的误差。在分析三维图像可视化算法特点的基础上,基于VTK中封装的Ray-Casting体绘制算法实现了三维晶格的可视化。实验验证了freehand三维超声系统的有效性。
基于临床手动穿刺手术流程、手术安全性和医生操作习惯,对穿刺机器人的运动步骤和运动功能进行了规划,并通过相应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机器人穿刺手术所需要的运动功能。穿刺机器人运动按先后顺序分为手臂平移、手腕调姿、进针及退针四个步骤。考虑到临床手动穿刺的操作习惯和安全性,提出了外力驱动的机器人拖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机器人末端的力传感器将拖动力转换为机器人手臂电机的脉冲信号,使医生可通过拖动机器人手臂的方式来移动穿刺针。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外力拖动控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在分析穿刺针姿态调整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笛卡尔反向运动的针尖位移补偿算法。该算法用机器人手臂的笛卡尔反向运动来实时补偿机器人手腕运动导致的针尖点位移,使针尖在穿刺针姿态调整过程中保持不动。实验结果表明针尖位移精度在1mm以内,验证了针尖位移补偿算法的有效性。根据临床手动穿刺的经验知识,提出了基于力/位反馈的机器人进针速度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以进针深度和进针力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入,以进针速度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出。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进针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机器人进针安全性及减小软组织形变对机器人穿刺手术的影响。
以电磁发射器为基准坐标系建立了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的空间映射关系,从而将三维图像中的进针路径映射到机器人空间并计算出机器人运动参数,然后通过穿刺针标定技术实现了穿刺针在三维图像中的实时监控。为了验证freehand三维超声引导的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的有效性,通过一系列实验测试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总体定位误差在5mm以内,可满足腹腔穿刺手术的医学要求。最后,对穿刺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为此类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
|
|
|
1 |
齐丙辰,大川善邦,高平;现代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机器人辅助教育[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年01期 |
2 |
王田苗,李伟,刘达,刘敬猛,胡磊,余传仁;机器人技术在中医正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机器人;2003年03期 |
3 |
Andre Weise;;图像处理实现机器人自动化[J];现代制造;2007年19期 |
4 |
董晓坡;王绪本;;救援机器人的发展及其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
5 |
徐凯;;连续体机构在单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
6 |
吕培军;机器人辅助设计、制作全口义齿人工牙列[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年02期 |
7 |
陈宏伟;黄立男;季林红;;一种机器人辅助的自主循迹训练控制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
8 |
张鹏;;智能机器人辅助教育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2期 |
9 |
张秀峰;季林红;王景新;;辅助上肢运动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1期 |
10 |
刘军传;张玉茹;李振;;脑外科机器人视觉伺服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1 |
任宇鹏,王广志,高小榕,季林红;机器人辅助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控制和评估策略[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4期 |
12 |
王生泽;金韬;;一种气动驱动新型上肢康复机器人[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3期 |
13 |
马云辉,付宜利,马玉林,蔡鹤皋;机器人辅助测量技术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4年07期 |
14 |
谢琦;潘博;付宜利;王树国;;基于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主从控制技术研究[J];机器人;2011年01期 |
15 |
乔红;解仑;李方兴;李雪;常鹏;;可用于孤独症辅助康复的医疗机器人系统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
16 |
欧阳军;;从不出错的主刀医生“机器人”[J];健身科学;2002年03期 |
17 |
王广志,任宇鹏,季林红,高小榕;机器人辅助运动神经康复的研究现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年04期 |
18 |
王田苗,宗光华,王志强,陈梦东;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定位系统的初步实验与误差分析[J];机器人;1998年01期 |
19 |
未艾;;用机器人辅助查房有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年04期 |
20 |
赵子健;吴晓娟;刘允才;刘宏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及技术[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