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空化作用的航行体出水过程水动力特性仿真研究
【摘要】:近几十年水下航行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各国重视,水下运动的航行体会在肩部和尾部分别形成肩空泡和尾空泡,在穿过水面过程中空泡溃灭的影响将使航行体受到强烈的动载荷而影响运动,研究空化出水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应用ANSYS_FLUENT12.0软件,使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常见头型的回转体进行不同空化数下水洞试验的数值仿真,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从而验证该空化模型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对静水条件下不同速度和不同水深的空化出水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应用动网格实现垂直出水运动,使用UDF写出壁面上监测点处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将出水过程分为水下、肩部出水、尾部出水等三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的流场压力、速度、流线、相分布的变化特点,肩部空泡和尾部空泡的发展或溃灭情况和航行体受到的载荷分布特点,讨论空化对出水过程的影响,并比较速度和水深对空化出水过程的影响。
依据造波原理进行不同波浪等级的数值波浪的仿真和验证,检验造波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波浪等级和不同波浪相位条件下的空化垂直出水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和对比各阶段的仿真结果,讨论波浪对空化出水过程的影响,并比较波浪等级和波浪相位的影响。
结果表明考虑空化作用时航行体的壁面和尾部将因为受肩空泡和尾空泡溃灭的影响而承受高压,空化现象的存在使航行体的受力情况更为复杂。航行体运动速度越大空化越明显,载荷的数值和变化速度都增大。水深越大肩部空泡发展得越充分,尾部空泡区别不大,水深影响壁面载荷位置分布变化但对载荷数值影响很小。波浪使航行体迎浪一侧和背浪一侧的空泡形状出现差别,这种影响会随着航行体头部接近水面而越来越明显,波浪引起的水质点运动对空泡溃灭产生的高压区域有可能产生一种类似剥离的作用,使最大压力位置远离壁面,从而改变了壁面载荷的数值。浪级等级越高对上述影响越明显,剥落作用出现的可能性也越大。波浪相位会影响水下阶段两侧的空泡的相对大小,波峰位置出水时背浪一侧的空泡长度和厚度明显较大,波谷位置出水时恰好相反,相位对肩部出水阶段载荷的分布位置略有影响,对尾部出水阶段的影响不明显。
|
|
|
|
1 |
夏立新;水下航行体的避雷技术[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1996年01期 |
2 |
罗云虎;模型预测控制在自主式水下航行体运动控制中的应用[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4年04期 |
3 |
夏立新;美国无人驾驶水下航行体技术的发展[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1996年04期 |
4 |
胡勇;陈鑫;鲁传敬;潘展程;郭建红;;水下航行体尾喷燃气与通气超空泡相互作用的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年04期 |
5 |
夏立新;全自主式水下航行体的远程导航系统[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1994年03期 |
6 |
张秦南;IMU模拟器的工程研制及应用[J];船舶工程;2002年05期 |
7 |
夏立新;发展自治式水下航行体的关键技术[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1997年01期 |
8 |
何海珊,夏长生;测量有尾翼水下航行体横倾力矩的一种新方法[J];船舶力学;1998年02期 |
9 |
袁绪龙,张宇文,王育才,邓飞,陈伟政,党建军;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非对称性研究[J];力学学报;2004年02期 |
10 |
刘祖源;程细得;何汉保;许建;;水下航行体近海底运动操纵性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06年02期 |
11 |
权晓波;李岩;魏海鹏;吕海波;辛万青;鲁传敬;;航行体出水过程空泡溃灭特性研究[J];船舶力学;2008年04期 |
12 |
王安学;刘晓静;;水下航行体空间操纵性预报研究[J];船海工程;2011年01期 |
13 |
钱柏顺;杨飚;;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水下航行体上应用的理论分析[J];鱼雷技术;2004年04期 |
14 |
夏立新;实用多功能自治式试验台[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1994年02期 |
15 |
段富海,何长安,章卫国,关国枢;采用动态逆方法设计非线性航行体深度控制器[J];舰船科学技术;1998年04期 |
16 |
刁海龙;;“洛杉矶”鱼雷发射管中的秘密武器[J];现代舰船;1998年07期 |
17 |
刘曜;刘志柱;;某水下航行体尾翼展开过程中流场的数值模拟[J];力学与实践;2006年04期 |
18 |
艾海峰;陈志坚;;水下航行体纵向振动特性分析[J];中国舰船研究;2007年06期 |
19 |
夏立新;FDS3遥控猎雷系统[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1年03期 |
20 |
俞孟萨,王中训,吕世金;水下航行体机械系统的声学相似性研究——能量法[J];船舶力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