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
【摘要】:卫星自主定轨是指卫星在不依赖地面站的情况下,仅运用星载观测设备进行轨道确定,其能够提高卫星运行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航天任务成本。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微波遥感雷达,除了具有常规雷达的测速、测距功能外,还可以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基于SAR的卫星自主定轨方法只是在SAR正常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地面标识点的识别,且观测量精度高又为标量,所以非常适于进行卫星的自主定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自主定轨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通过分析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自主定轨原理,建立自主定轨数学模型,分析该自主定轨技术所适用的卫星轨道类型以及设计的关键技术。通过在地面安置好地面标识点,并将其位置信息存储在星载计算机上,用SAR对地成像并识别地面标识点,然后根据SAR测得的地面标识点的距离和多普勒频率实现卫星自主定轨。
其次,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和地面标识点参数进行设计。其中,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包括观测模式、性能参数和天线参数,地面标识点参数包括材质、几何形状和排布方式。基于任务要求,确定SAR系统参数设计流程,给出SAR系统参数设计实例,为后续定轨精度分析奠定基础。基于SAR的成像特点,完成地面标识点的参数设计,运用Satellite Tool Kit(STK)软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结果能满足自主定轨的观测要求。
最后,对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自主定轨精度进行分析。考虑的误差源包括SAR的测量误差、地面标识点位置误差以及地面标识点回波不同步等,并将它们引起的定轨误差进行合成。基于蒙特卡罗法对定轨误差进行仿真分析,分析各误差源对定轨误差的影响,得到定轨误差的数值解,仿真结果表明该自主定轨技术是可行的、有效的。
|
|
|
|
1 |
杨文付;曾涛;丁泽刚;;基于星历数据的SAR多普勒参数计算[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
2 |
谢国娟;;采用全天候全天时雷达遥感器 第一颗欧洲地球资源卫星[J];国际太空;1991年11期 |
3 |
吴康迪;;加拿大遥感中心科研近况[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2年03期 |
4 |
谢亚楠;雷达方程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航天;2000年06期 |
5 |
荣向军,毛士艺,李少洪,王月忠;合成孔径雷达数字信号处理机体系结构研究[J];航空学报;2001年S1期 |
6 |
霍耀;宋元鹤;张群;何元桥;;SAR场景目标原始回波数据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6期 |
7 |
郑远;胡英辉;邓云凯;;混沌调频雷达成像与欺骗干扰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
8 |
熊延龄;;意大利拟研制环境监视卫星[J];国际太空;1991年09期 |
9 |
袁孝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定位方法[J];上海航天;1997年06期 |
10 |
郑同良;对空间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1期 |
11 |
张洪欣,张成亮;基于复杂真实场景的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数据的一种模拟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1年03期 |
12 |
袁孝康;合成孔径雷达方程[J];上海航天;2002年03期 |
13 |
龙伟军,王暐,高文辉;星载SAR的箔条干扰分析[J];现代雷达;2004年10期 |
14 |
孙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重建的断层投影技术[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4年03期 |
15 |
苏志刚,彭应宁,王秀坛;曲线合成孔径雷达中散射点三维特征提取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
16 |
陈强,孙文峰,江晶;用于地面坡度测量的极化SAR方位角近似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7 |
陈广东,朱兆达,朱岱寅;分数傅立叶变换用于抑制SAR杂波背景检测慢速动目标[J];航空学报;2005年06期 |
18 |
黄晓芳;刘峥;;反舰导弹聚束式SAR导引头成像算法研究[J];制导与引信;2005年04期 |
19 |
王超;陈曦;张红;;一种基于退化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去噪算法[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
20 |
郑晓双;禹卫东;;星载SAR方位压缩处理的FPGA实现[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2期 |
|